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斯文吕与张,用世故落落。年来踵蒿原,天意亦已虐。君尝登其门,如户发管籥。何当传相授,此道得深酌。
白话文翻译:
斯文之士吕与张,在世间显得孤独。近年来追随荒芜的原野,天意也显得残酷。你曾经登门拜访,如同开启门户的钥匙。何时能够传承相授,让这道理得以深入探讨。
注释:
- 斯文: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 吕与张:指两位有学问的人,具体姓名不详。
- 用世故落落:在世间显得孤独、不合群。
- 踵蒿原:追随荒芜的原野,比喻处境艰难。
- 天意亦已虐:天意也显得残酷,指命运不佳。
- 如户发管籥:如同开启门户的钥匙,比喻关键作用。
- 何当传相授:何时能够传承相授,指希望将学问传承下去。
- 此道得深酌:让这道理得以深入探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寄给潘文叔和恭叔的五首诗之一,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感孤独和无奈。赵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重视,希望友人能够共同探讨和传承学问。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斯文之士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世间的孤独和无奈。诗中“年来踵蒿原,天意亦已虐”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处境的艰难和命运的不佳。后两句“君尝登其门,如户发管籥。何当传相授,此道得深酌”,则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渴望,希望友人能够共同探讨和传承学问。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友情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斯文吕与张,用世故落落: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描述两位斯文之士在世间的孤独。
- 年来踵蒿原,天意亦已虐:通过“踵蒿原”和“天意亦已虐”两个意象,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艰难处境。
- 君尝登其门,如户发管籥:用“如户发管籥”比喻友人的关键作用,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
- 何当传相授,此道得深酌:结尾两句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渴望,希望友人能够共同探讨和传承学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户发管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友人的关键作用。
- 意象:“踵蒿原”和“天意亦已虐”通过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学问传承的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述两位斯文之士的孤独和艰难,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渴望,希望友人能够共同探讨和传承学问。
意象分析:
- 踵蒿原:比喻处境艰难,荒芜的原野象征着艰难的处境。
- 天意亦已虐:天意显得残酷,象征着命运的不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位斯文之士是谁? A. 吕与张 B. 潘文叔与恭叔 C. 赵蕃与潘文叔 D. 赵蕃与恭叔 答案:A
-
诗中“如户发管籥”比喻什么? A. 学问的传承 B. 友人的关键作用 C. 艰难的处境 D. 孤独的感受 答案:B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B. 对孤独的感慨 C. 对艰难处境的描述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学问传承的渴望。
- 黄庭坚《寄黄几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学问的探讨。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赵蕃《寄答潘文叔并属恭叔五首》: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学问传承的渴望,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