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黯游夔州》

时间: 2025-01-10 23:22:58

不远夔州路,层波滟滪连。

下来千里峡,入去一条天。

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

何堪正危侧,百丈半山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曾黯游夔州
不远夔州路,层波滟滪连。
下来千里峡,入去一条天。
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
何堪正危侧,百丈半山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夔州的路并不遥远,水波层层起伏相连。沿着峡谷下行千里,进入的地方就像一条天际。树叶的颜色在秋天的帆船上,滩涂的声音在夜间的枕边响起。在如此险峻的地方,我又怎么能承受这种危险的倾斜,站在百丈高的半山之巅呢?


注释:

  • 夔州:古地名,今重庆奉节。
  • 层波滟滪:形容水波层层起伏,滟滪意指波光闪烁。
  • 千里峡:指的是险峻的峡谷,形容路途遥远。
  • 秋帆:秋天的帆船,暗示季节的变化。
  • 滩声:指水流的声音。
  • 危侧:形容山势险峻,倾斜得令人害怕。
  • 百丈:形容山的高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太常寺,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送曾黯游夔州》是张祜为友人曾黯送行所作,描写了夔州的秀美风光与旅途的艰险,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夔州的壮丽与险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首句“不远夔州路”开篇便引入主题,转而描绘“层波滟滪连”的水景,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动感的画面。诗中提到的“千里峡”和“入去一条天”,不仅形象地展现了夔州的地理特征,还隐含着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接下来的“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则将景与情结合,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尤其是“滩声夜枕前”,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水流声的悠然,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最后两句“何堪正危侧,百丈半山颠”,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担忧,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艰险与不易,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远夔州路:夔州的路并不遥远,暗示出发的时间。
  2. 层波滟滪连:水波一层层地起伏,描绘了水域的广阔与美丽。
  3. 下来千里峡:形容旅途的艰辛,峡谷的遥远。
  4. 入去一条天:形象地描绘了峡谷尽头的美景,仿佛通向天空。
  5. 树色秋帆上:秋天的树叶在帆船上,色彩鲜艳,意象生动。
  6. 滩声夜枕前:夜晚的水声如同枕边的轻声细语,形象而亲切。
  7. 何堪正危侧:感叹险峻的环境,表达对友人的担心。
  8. 百丈半山颠:形容高耸的山峰,暗示旅途的危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峡谷比作通天之路,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滩声如同夜间的低语,增添了情感的亲切感。
  • 对仗:如“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夔州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夔州: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旅途的遥远。
  • 水波: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 秋帆: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变化。
  • 滩声:传达出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夔州”位于哪个现代城市?

    • A. 重庆
    • B. 四川
    • C. 云南
    • D. 贵州
  2. 诗中“层波滟滪连”描绘了什么?

    • A. 山峰
    • B. 水面
    • C. 树林
    • D. 天空
  3. “何堪正危侧”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 A. 自然灾害
    • B. 友人的安全
    • C. 生活压力
    • D. 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祜的《送曾黯游夔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张祜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之涣则体现了豪迈的气概和对未来的期待。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