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申君》

时间: 2025-01-10 22:58:17

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

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
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白话文翻译:

薄俗中人们为何会心中感恩,恭维的姿态和卑微的行为都依赖于你这个君主的门庭。春申君的名声在外,门下曾有三千门徒,如今却寂寞无人与我同在这李园中。

注释:

  • 薄俗:指风气薄弱、庸俗之人。
  • 心议:心中讨论或思考。
  • 谄容:谄媚的面容,指为了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低姿态。
  • 卑迹:卑微的行迹,指低贱的行为或表现。
  • 君门:君主的门庭,指王侯的家门。
  • 春申:春申君,指春申君黄歇,战国时期的名将,门下曾有众多门徒。
  • 三千客:指春申君门下的三千门徒,形容其门下人才辈出。
  • 寂寞:孤独,没人与我为伴。
  • 杀李园:李园,指李园的田地,可能暗指孤独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唐宣宗时期,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感春申君》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春申君的典故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反映出对权力与人情的复杂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申君的典故,表面上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实际却蕴含着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薄俗”引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庸俗之风,表现出一种失望和无奈。诗句中的“谄容卑迹”描绘了人们为了获得权势者的宠爱而不得不低声下气的情景,反映了人情的虚伪与冷漠。

“春申还道三千客”一句,既是对春申君的称颂,也暗含了对于众多门徒的怀念与惋惜,仿佛在感叹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寂寞无人杀李园”则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李园象征着一个曾经热闹的场所,如今却冷清无人,令人感到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人心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俗何心议感恩:在风气薄弱的社会中,何以心中还会有感恩之情?
  2. 谄容卑迹赖君门:为了依附于君主,大家都表现出谄媚的姿态和卑微的行迹。
  3. 春申还道三千客:春申君的名声依然在外,门下曾有三千门徒。
  4. 寂寞无人杀李园:如今却感到孤独,李园中无人陪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薄俗”与“谄容”、“卑迹”与“君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李园象征着繁华的逝去与诗人的孤独。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对人情冷漠的失望,以及对曾经繁华的怀念,中心思想在于揭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申君:代表权力和影响力。
  • 三千客:象征众多追随者,暗喻人情的冷暖。
  • 李园:象征孤独与失落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申君”是谁? A. 战国时期的名将
    B. 唐朝的皇帝
    C. 诗人的朋友

  2. 诗中“薄俗”指的是什么? A. 贫穷的生活
    B. 庸俗的风气
    C. 高尚的品德

  3. “寂寞无人杀李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与欢聚
    B. 孤独与失落
    C. 忙碌与繁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张祜的《感春申君》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着重于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个体的孤独,后者则展现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洒脱,二者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思考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