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述怀 其一 方孝孺 〔明代〕 卧病知为国,尤须谨未形。 盛强多过计,安逸每伤生。 燮理宜脩政,医治乃用兵。 但令元气固,四海乐升平。
白话文翻译:
我因病卧床,深知这是为国家操劳所致,更需谨慎对待那些尚未显露的问题。 在强盛之时,人们往往过于计较小事,而安逸的生活常常损害生命。 调和治理国家应当像修政一样细致,而医治疾病则需要像用兵一样果断。 只要国家的元气稳固,天下百姓就能享受太平盛世。
注释:
- 卧病:因病卧床。
- 未形:尚未显露的问题或隐患。
- 盛强:国家强盛之时。
- 过计:过于计较小事。
- 安逸:舒适无忧的生活。
- 燮理:调和治理。
- 脩政:修政,指治理国家。
- 元气:国家的根本力量。
- 四海:指天下,全国。
- 升平:太平盛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1357-1402),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号逊志,浙江绍兴人。他以忠诚、正直著称,因反对明成祖朱棣篡位而被杀。他的诗文多表现忠诚、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方孝孺在病中写下的,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他以病为喻,警示人们在国家强盛时不应过于计较小事,而应谨慎对待潜在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病中述怀为题,通过卧病这一具体情境,引申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诗中,“卧病知为国”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因国事操劳而病倒的自责,也暗示了国家治理的艰辛。“盛强多过计,安逸每伤生”则进一步指出,在国家强盛时,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潜在的问题,而安逸的生活则可能削弱国家的元气。后两句“燮理宜脩政,医治乃用兵”,以医治疾病为喻,强调治理国家需要细致和果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元气稳固,实现四海升平的理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卧病知为国”:作者因病卧床,意识到这是为国家操劳所致,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 “尤须谨未形”:强调在国家强盛时,更需谨慎对待那些尚未显露的问题,以防患于未然。
- “盛强多过计”:指出在国家强盛时,人们往往过于计较小事,忽视大局。
- “安逸每伤生”:安逸的生活常常损害生命,暗指安逸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
- “燮理宜脩政”:调和治理国家应当像修政一样细致,注重细节和长远规划。
- “医治乃用兵”:医治疾病需要像用兵一样果断,强调治理国家需要果断和决断力。
- “但令元气固”:只要国家的元气稳固,即国家的根本力量得到巩固。
- “四海乐升平”:天下百姓就能享受太平盛世,表达了对和平繁荣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病为喻,警示人们在国家强盛时不应过于计较小事,而应谨慎对待潜在的问题。
- 对仗:“燮理宜脩政,医治乃用兵”,通过对仗,强调治理国家需要细致和果断。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在国家强盛时,人们不应过于计较小事,而应谨慎对待潜在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以病为喻,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卧病:象征作者因国事操劳而病倒,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 盛强:象征国家强盛,但也暗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 安逸:象征舒适无忧的生活,但也可能削弱国家的元气。
- 元气:象征国家的根本力量,强调国家的稳固和长治久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孝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明代 C. 清代 D. 唐代
-
诗中“卧病知为国”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作者因病卧床,意识到这是为国家操劳所致 B. 作者因病卧床,感到无助和绝望 C. 作者因病卧床,感到孤独和寂寞 D. 作者因病卧床,感到无聊和厌烦
-
诗中“盛强多过计”一句的意思是? A. 在国家强盛时,人们往往过于计较小事 B. 在国家强盛时,人们往往忽视大局 C. 在国家强盛时,人们往往过于乐观 D. 在国家强盛时,人们往往过于悲观
-
诗中“燮理宜脩政,医治乃用兵”一句的意思是? A. 治理国家需要细致和果断 B. 治理国家需要耐心和毅力 C. 治理国家需要智慧和策略 D. 治理国家需要勇气和决心
答案:
- B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繁荣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方孝孺《病中述怀》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方孝孺的诗更侧重于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方孝孺诗集》:收录了方孝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方孝孺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