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澄上人院》

时间: 2025-01-11 07:53:45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澄上人院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澄上人院静静宿夜的情景。透过竹窗,可以听见远处的流水声,月亮映照着院中,宛如溪水般清澈。香火缭绕,似乎已经燃烧了很多年,飘扬的幡旗在夜风中轻轻摇摆。诗人感慨自己性情昏暗,知晓的道理不多,却也喜欢和他人谈论相同的话题。一旦领悟了道理,回归内心的那一刻,便无论是何山何路,皆可通达。

注释:

  • 竹窗:用竹子制成的窗户,代表自然的环境。
  • 远水:远处的流水声,象征宁静。
  • 月出:月亮升起,光影如水,暗指诗意的美好。
  • 香覆:香气弥漫,常与佛教等文化相关。
  • 幡飘:幡是佛教中用来祈福的旗帜,随风飘动。
  • 性昏:指内心昏暗,理解力差。
  • 一悟:一旦领悟,象征顿悟的瞬间。

典故解析:

“香覆经年火”暗指佛教文化中的香火,象征着长久的信仰和追求;“幡飘”则与寺庙中的祈祷文化相关,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虔诚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风格简约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于澄上人院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思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隐士文化盛行,诗人常常通过隐居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歌鉴赏:

《宿澄上人院》是一首描绘宁静夜晚的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竹窗闻远水”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月光如水的美丽景象,进一步增强了夜的静谧感。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反思,表露出诗人对自身修养的自省以及对道理的渴求,表现出一种对智慧的追求和思考。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景描写与深刻内省的内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知识和自我认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窗闻远水:通过竹窗听到远处的流水声,表达出一种宁静的环境。
    • 月出似溪中:月光明亮,像是溪水一样清澈,传达出夜的美丽。
    • 香覆经年火:香气弥漫,长年不息,象征着持久的信仰。
    • 幡飘后夜风:幡旗在夜风中飘动,增添了动态之美。
    • 性昏知道晚:反映了诗人对自身修养的自省,意识到自己理解的肤浅。
    • 学浅喜言同:表达了与人交流的渴望,虽学识浅薄却乐于分享。
    • 一悟归身处:一旦领悟,内心归于宁静,强调顿悟的力量。
    • 何山路不通:无论何处,都能通达,象征心灵的自由与开放。
  •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出似溪中,形象生动。
    • 拟人:幡飘后夜风,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智慧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沉淀内心、思考人生的哲理,体现了一个隐士的精神生活与内心的探索。

意象分析:

  • 竹窗:象征自然与宁静。
  • 远水:代表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月出:象征明亮与启示。
  • 香火:代表信仰与追求。
  • :象征祈祷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窗闻远水”描绘了哪个场景?

    • A. 繁华热闹的街道
    • B. 宁静的夜晚
    • C. 田野风光
    • D. 山顶风光
  2. 诗人感慨“性昏知道晚”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己知识的自信
    • B. 对自己修养的自省
    • C. 对他人的赞美
    • D. 对生活的无奈
  3. “一悟归身处”中所指的“身处”是指什么?

    • A. 身体的地点
    • B. 内心的宁静
    • C. 社会的地位
    • D. 朋友的陪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静谧的追求。两首诗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哲理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卢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