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

时间: 2025-01-11 01:54:00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台山 顾炎武 〔清代〕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白话文翻译:

向东到达真定,向北到达云中,五台山与幽州和并州紧密相连,气息相通。 如果想得到山中的宝符,就不必去参拜化人宫。

注释:

  • 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
  • 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
  • 盘薄:形容山势雄伟,连绵不断。
  • 幽并:幽州和并州,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河北省和山西省。
  • 宝符:指山中的宝物或秘籍。
  • 化人宫:道教或佛教的寺庙,这里指参拜宗教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诗人。他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是清代学术的先驱。顾炎武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顾炎武对五台山的赞美,以及对山中宝物的向往,同时暗示了不必依赖宗教,而应自力更生,寻求真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五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方位和气势,展现了其雄伟与神秘。诗中“盘薄幽并一气通”一句,既描绘了五台山的地理位置,又暗示了其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以及山中气息的贯通。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宝物的向往,以及对传统宗教仪式的淡漠态度,体现了诗人追求真理、自力更生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临真定北云中”:描述五台山的地理位置,东至真定,北至云中,显示出其广阔的覆盖范围。
  • “盘薄幽并一气通”:用“盘薄”形容山势的雄伟,与幽州和并州相连,气息相通,强调了山的连绵不断和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
  • “欲得宝符山上是”: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宝物的向往,这里的“宝符”可能指山中的秘籍或宝物。
  • “不须参礼化人宫”:表明诗人认为不必通过宗教仪式来寻求真理或宝物,暗示了自力更生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盘薄”比喻山势的雄伟。
  • 对仗:“东临”与“北云中”,“幽并”与“一气通”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五台山的雄伟与神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宝物的向往和对传统宗教仪式的淡漠态度,体现了追求真理、自力更生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盘薄”、“幽并”、“宝符”、“化人宫”。
  • “盘薄”象征山势的雄伟,“幽并”象征山的连绵不断和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宝符”象征山中的宝物或秘籍,“化人宫”象征宗教仪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真定”和“云中”分别指今天的哪个地方? A. 河北省正定县和山西省大同市 B. 河北省正定县和山西省太原市 C.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山西省大同市 D.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山西省太原市

  2. 诗中“宝符”最可能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宝物 B. 山中的秘籍 C. 山中的神仙 D. 山中的寺庙

  3. 诗中“不须参礼化人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宗教的虔诚 B. 对宗教的淡漠 C. 对宗教的批判 D. 对宗教的好奇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顾炎武的五台山有相似之处。
  • 《望岳》杜甫:赞美泰山的雄伟,与五台山有相似的赞美山川的主题。

诗词对比:

  • 《五台山》顾炎武与《望岳》杜甫:两者都赞美了山的雄伟,但顾炎武的诗中更多地表达了自力更生的精神,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参考资料:

  • 《顾炎武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地理名胜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