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
偃蹇登修阪,高侵云日间。贬值征戍客,跋马望家山。
白话文翻译:
在南方三十里处,有一个相思亭,坐落在太山的山脚下,正是两条河流交汇平坦的地方。
我在山坡上懒散地登高,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身上。被贬谪的征戍之人,骑马遥望着故乡的山。
注释:
- 偃蹇(yǎn jiǎn): 形容懒散、悠闲的样子。
- 修阪(xiū bǎn): 高耸的山坡。
- 贬值: 贬谪,指被贬到边疆或较远的地方。
- 征戍客: 指在外征战、驻守的人。
- 跋马: 骑马跋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因编撰《资治通鉴》而著称于世,主张“以史为鉴”,在政治上提倡节俭和清明。其诗词风格朴实自然,常蕴含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司马光贬谪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相思亭的意象让人联想到离别与思念的情感,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诗中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感慨。开篇提到的“相思亭”便成为了整首诗的情感纽带,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暗示着人与故乡之间不可割舍的情感。接着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高远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诗人以“贬值征戍客”自称,抒发了被贬谪的无奈与对家乡的深切眷恋。整首诗语句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北宋时期士人的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偃蹇登修阪”:描述了诗人悠闲地攀登山坡,展现出一种放松和沉思的状态。
- “高侵云日间”:山势高耸,直入云霄,表达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心境的开阔。
- “贬值征戍客”:自述身世,表达被贬的无奈以及对征戍生活的感慨。
- “跋马望家山”:骑马远望家乡的山,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侵云日间”与“跋马望家山”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相思亭、山水、家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贬谪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异乡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士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相思亭: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寄托,暗示着离别的痛苦。
- 高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孤独与高远的情怀。
- 家山:代表了归属感与温暖,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相思亭”象征什么? A. 离别的痛苦
B. 自然的美
C. 战争的残酷
D. 家乡的繁荣 -
“贬值征戍客”指的是: A. 被贬谪的人
B. 战士
C. 游子
D. 商人 -
诗中提到的“高侵云日间”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恐惧
B. 自豪
C. 无奈
D. 期待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展现了士人对家人和故乡的深情。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相思》相比,司马光的诗更侧重于个人在贬谪中的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思念。两者在主题上都涉及思念,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资治通鉴》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