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5 22:36:11

一别芳容,五经寒暑。

回文欲寄无鳞羽。

多情犹自梦中来,向人粉泪流如雨。

梦破南窗,愁肠万缕。

那听角动城头鼓。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李之仪 〔宋代〕
一别芳容,五经寒暑。回文欲寄无鳞羽。
多情犹自梦中来,向人粉泪流如雨。
梦破南窗,愁肠万缕。那听角动城头鼓。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

白话文翻译:

一别后已过去五个寒暑,我想写信却无信鸽可寄。
多情的我仍在梦中与你相会,泪水如雨般向人倾诉。
梦醒后坐在南窗前,愁绪万千。那声声角声传来城头的鼓声。
人生如弹指间的事情,转瞬即逝,心中的断魂惆怅无处寄托。

注释:

  • 芳容:美丽的容貌。
  • 五经寒暑:形容时间的流逝,五个季节的变化。
  • 无鳞羽:指没有信鸽来寄信,象征无法传达思念之情。
  • 粉泪:形容细腻而悲伤的泪水。
  • 梦破南窗:梦醒后坐在南窗前,表达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 愁肠万缕:形容愁绪缠绵交错,难以解开。
  • 角动城头鼓:角声响起,暗示战鼓或时光流逝的象征。
  • 断魂惆怅:心灵的孤独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约1084—约1150),字幼安,号东篱,宋代词人,以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李之仪经历了人生的多次离别与思念,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与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李之仪表达思念之情的经典之作。全词以“别”字贯穿始终,开篇即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接着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展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孤独。诗人的情感随着时间的变化愈加深入,情感的波动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向人粉泪流如雨”,展现了他对往昔的无尽怀念,以及心中的苦闷。

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使得诗人的思绪更加复杂,梦中相见的美好与梦破后的失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梦的短暂与现实的无情。最后一句“人生弹指事成空”,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清晰,情景交融,能深入人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别芳容,五经寒暑:离别后已过去五个春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2. 回文欲寄无鳞羽:想写信却无信鸽可寄,寓意无法传递思念。
  3. 多情犹自梦中来:多情的人依然在梦中与对方相会,展现了思念的强烈。
  4. 向人粉泪流如雨:泪水倾诉内心的痛苦,形象生动。
  5. 梦破南窗,愁肠万缕:梦醒后愁绪缠绵,南窗暗示孤独的环境。
  6. 那听角动城头鼓:角声和鼓声暗示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7. 人生弹指事成空:人生短暂,感叹事物的无常与流逝。
  8. 断魂惆怅无寻处:心中孤独的惆怅无处寄托,表现出深切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雨,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梦与人相会的情景人性化,增添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梦破南窗,愁肠万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离别、思念与无常,表达了对爱情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既有柔情又有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容:象征青春、美好与恋情的回忆。
  • 南窗:隐喻孤独、思念的环境。
  • 角声与鼓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踏莎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李之仪
    C. 杜甫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无鳞羽”指的是什么? A. 鳥
    B. 信鸽
    C. 书信
    D. 诗词

  3. “人生弹指事成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爱情的执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桃花扇底江南水”)同样表达了一种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慨。
  • 柳永的词作,风格与李之仪相近,表现了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词对比

  • 与晏殊的《浣溪沙》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往昔的眷恋,但李之仪的词更显浓烈的愁绪与思念,晏殊则显得更为温婉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李之仪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