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令(王德循东斋瑞香花)》
时间: 2025-01-11 06:0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令(王德循东斋瑞香花)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点缀叶间如绣。
开傍小春时候。
莫把幽兰容易比,
都占尽人间秀。
信是眼前稀有。
消得千钟美酒。
只有些儿堪恨处,
管不似人长久。
白话文翻译:
这花点缀在绿叶之间,宛如精美的绣品。
正值小春时节盛开。
不要轻易将它与幽兰相提并论,
因为它已占据了人间的所有美丽。
我相信眼前的花是十分稀有的。
即便能喝千钟美酒,也难以消解我的忧愁。
只有这一点让我感到遗憾,
那就是它的美丽无法持久。
注释:
- 点缀:装饰,修饰。
- 绣:指精美的刺绣。
- 小春:指春季的早期。
- 幽兰:指一种清雅的兰花,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 人间秀:指世间的美丽事物。
- 千钟美酒:形容酒的多和美好。
- 堪恨:值得遗憾的事情。
- 长久:持久,长时间。
典故解析:
在古典诗词中,兰花常用以象征高洁的品德和优雅的气质。诗中提到的“幽兰”正是这一意象的体现,强调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及其短暂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子仪,号潜溪,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描写,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短暂生命的感叹,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雨中花令》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词作,描绘了花朵在春日的美丽与短暂。诗的开篇通过“点缀叶间如绣”的比喻,展现了花朵的精致和独特。紧接着提到“开傍小春时候”,将季节的变化与花朵的盛开紧密相连,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诗人又以“莫把幽兰容易比”提醒读者,不要轻易将这种花与幽兰相提并论,因为它们在美丽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此词的情感基调逐渐深入,诗人表达了对美的珍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即便“消得千钟美酒”,也无法抵消内心的惆怅,尤其是“只有些儿堪恨处,管不似人长久”一句,更是道出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点缀叶间如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花朵在绿叶中的精致,展现了自然的美。
- 开傍小春时候:将花的盛开与春天的时节相结合,渲染出生命的活力。
- 莫把幽兰容易比: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比较美丽,强调此花的独特性。
- 都占尽人间秀:意指花朵的美丽已经占据了世间所有的美好。
- 信是眼前稀有:表达了对花朵珍稀的认可与赞美。
- 消得千钟美酒:即使有千钟美酒,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 只有些儿堪恨处:指出内心的不满与遗憾。
- 管不似人长久:强调了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如绣”形容花的美丽,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词中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夸张:如“千钟美酒”夸大了美酒之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对美的珍惜和对短暂生命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内心的惆怅。
意象分析:
- 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幽兰:象征高洁与优雅,反映了诗人的审美取向。
- 酒:象征着享乐和人情的温暖,但在诗中却无法消解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点缀叶间如绣”意指什么?
- A. 叶子像绣品
- B. 花朵的美丽
- C. 诗人的心情
-
诗人用“千钟美酒”来比喻什么?
- A. 酒的丰富
- B. 人生的短暂
- C. 美的容易消逝
-
“莫把幽兰容易比”中的“幽兰”象征什么?
- A. 高洁的品德
- B. 普通的花
- C. 不美的事物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之仪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感受。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都是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