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樊良道中)》

时间: 2025-01-26 00:45:49

败荷枯苇夕阳天。

时节渐阑珊。

独泛扁舟归去,老来不耐霜寒。

平生志气,消磨尽也,留得苍颜。

寄语山中麋鹿,断云相次东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樊良道中)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败荷枯苇夕阳天。时节渐阑珊。
独泛扁舟归去,老来不耐霜寒。
平生志气,消磨尽也,留得苍颜。
寄语山中麋鹿,断云相次东还。

白话文翻译:

夕阳下,残败的荷花与枯萎的芦苇映衬着天色,时光渐渐流逝。
我独自划着小舟归去,年纪大了,已不耐受霜寒的侵袭。
我平生的志向,已消磨殆尽,只剩下苍老的容颜。
我想告诉山中的麋鹿,断断续续的云彩正向东边飘去。

注释:

  1. 败荷:指的是凋零的荷花,象征衰败与时光的流逝。
  2. 枯苇:枯萎的芦苇,进一步渲染了秋冬的萧条气氛。
  3. 阑珊:时节渐渐消逝,形容日渐衰退的景象。
  4. 扁舟:小舟,代表孤独的漂泊。
  5. 霜寒:指寒冷的气候,老年人对此感到不适。
  6. 苍颜:形容衰老的面容。
  7. 麋鹿:山中动物,象征自然与自由。
  8. 断云:不完整的云彩,暗示时光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承宗,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朝中措(樊良道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时光、自然的思考。开篇以“败荷枯苇”引入,勾勒出秋冬的萧瑟景象,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夕阳的余晖照射在残荷枯苇上,仿佛在提醒作者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接着,作者以独自划舟的意象,表达了孤独与无奈。老年人对于霜寒的抵触,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象征着对岁月无情的抗拒。人生的理想与志向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磨,留下的只有苍老的面容,令人感慨。

最后,作者寄情于山中的麋鹿,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达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断云的意象则增添了一丝孤独与惆怅,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败荷枯苇夕阳天”:描绘出夕阳下的萧条景象,暗示生命的衰败。
    • “时节渐阑珊”:时光缓缓流逝,令人感到无奈。
    • “独泛扁舟归去”:孤舟归航,体现了作者的孤独感。
    • “老来不耐霜寒”:老年人对寒冷的无奈,反映出生理上的脆弱。
    • “平生志气,消磨尽也,留得苍颜”:理想与志向已被时间侵蚀,只剩下苍老的容颜。
    • “寄语山中麋鹿,断云相次东还”:借麋鹿传达对自然的眷恋与生命的无常。
  2.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败荷”与“枯苇”比喻人生的衰败。
    • 拟人:山中麋鹿被赋予了传达情感的能力。
    • 对仗:词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1. 败荷: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无常。
  2. 枯苇: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3. 夕阳:象征人生的晚期与沉思。
  4. 扁舟:象征孤独与漂泊。
  5. 霜寒:象征衰老与无奈。
  6. 麋鹿:象征自然、自由与宁静。
  7. 断云:象征生命的无常与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词中提到的“扁舟”象征什么?

    • A. 归乡的希望
    • B. 孤独的漂泊
    • C. 自由的象征
    • D. 生活的乐趣
  3. “平生志气,消磨尽也”,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乐观
    • B. 对理想的失落
    • C. 对生命的热爱
    • D. 对自然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李之仪的《朝中措》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在表达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然而,李之仪更侧重于对衰老与孤独的反思,而辛弃疾则表现出对理想与追求的执着。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李之仪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