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楼为休宁杨处士赋》
时间: 2025-01-11 06:09:1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长春楼为休宁杨处士赋
作者: 潘希曾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休阳山水胜东南,
处士楼居倚蔚蓝。
春占四时偏耐老,
云耕千亩不嫌贪。
门楣喜有金章客,
樽酒堪供玉麈谈。
好学郎君年更妙,
束书千里过江担。
白话文翻译:
休阳的山水胜过东南,
处士的楼阁依靠着蔚蓝的天空。
春天在四季中尤其耐得住岁月,
云彩下耕作千亩田地也不觉得贪心。
门口喜迎有金章的客人,
酒樽足以招待那位高雅的谈话者。
好学的郎君年年更显才华,
千里之外背负书卷渡过江河。
注释:
- 休阳山: 指的是休宁地区的山,环境优美。
- 处士: 指隐士或有学问的士人,常用于形容淡泊名利的人。
- 金章客: 指有名望的人,或有文章成就的文人。
- 玉麈: 指玉制的笔,象征文人之间的高雅谈话。
- 束书: 指背负书籍,象征学识渊博。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处士”与“金章客”都体现了文人对高雅生活的追求,以及与友人之间的交往。诗中提到的“云耕千亩”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符合文人墨客崇尚的归隐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希曾,明代诗人,生于文人辈出的时代,以诗歌、散文著称,常以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为题材。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的环境与理想生活相结合,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诗歌鉴赏:
《长春楼为休宁杨处士赋》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与自然美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句“休阳山水胜东南”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表现了休宁山水的优美,旨在强调自然的迷人之处。接下来的“处士楼居倚蔚蓝”,则将隐士的居所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传达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美。
“春占四时偏耐老”一句,暗示了春天的生命力和耐久性,春天不仅是四季的代表,也是隐士心灵的象征。诗中提到的“云耕千亩不嫌贪”,则表现了隐士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物质的淡泊,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隐士与友人之间的交流。“门楣喜有金章客,樽酒堪供玉麈谈”,不仅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雅致,也表现了对高雅友谊的珍视。最后两句“好学郎君年更妙,束书千里过江担”则表达了对学问的渴望与追求,展现出作者对知识的尊崇。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现了隐士的生活态度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阳山水胜东南: 直接赞美休宁的自然风光,强调其独特之美。
- 处士楼居倚蔚蓝: 处士的楼阁与蔚蓝的天空形成和谐的画面。
- 春占四时偏耐老: 春天在四季中显得更加绵长,更能抵御岁月的流逝。
- 云耕千亩不嫌贪: 云下耕作千亩,表现出一种心态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 门楣喜有金章客: 门前迎来有声望的客人,表现出对文化交流的期待。
- 樽酒堪供玉麈谈: 酒樽为高雅的谈话提供了条件,体现出文人交往的情趣。
- 好学郎君年更妙: 赞美年轻人不断进步,表现出对未来的期望。
- 束书千里过江担: 形象地描述了对知识的追求,书籍的背负象征着对学问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春”比作生命的象征,表现其生命力。
- 对仗: 如“金章客”与“玉麈谈”,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 “千亩”表达了耕作的广阔,突出自然的富饶。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文人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对知识的尊重,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水: 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宁静。
- 处士楼: 代表隐士的生活,寄托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金章客: 体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与交流。
- 樽酒: 酒象征着雅致的生活与人际交往的愉悦。
- 书: 知识的象征,表现出对学问的追求与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处士”是指什么人? A. 官员
B. 隐士
C. 商人
D. 农民 -
诗中“云耕千亩”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贪婪
B. 淳朴
C. 疲惫
D. 无聊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种生活方式? A. 田园生活
B. 官场生活
C. 商业生活
D. 游乐生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自然意象与潘希曾的《长春楼》,都展现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宁静生活的追求,但王维更多的是描绘秋天的沉静,而潘希曾则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