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温泉》

时间: 2025-01-10 22:59:07

咸阙无雕辇,骊山尚浴泉。

汤池同野壑,水殿只寒烟。

月冷新丰路,沙沉渭浦田。

行人谩投足,谁识濯龙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咸阙无雕辇,骊山尚浴泉。
汤池同野壑,水殿只寒烟。
月冷新丰路,沙沉渭浦田。
行人谩投足,谁识濯龙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骊山温泉的景色和氛围。诗人提到这里没有华丽的车辇,骊山的温泉依旧在流淌。温泉池与自然的沟壑相融,水中的殿堂只映出寒冷的烟雾。月光下的新丰之路显得冷清,沙土沉重的渭河岸田野也显得寂寞。路过的行人随意停下脚步,但又有谁能识得这洗涤龙年的美好呢?

注释:

  • 咸阙:古代的宫殿,象征权贵。
  • 雕辇:华丽的车辇,代表富贵。
  • 汤池:温泉池,温暖的水池。
  • 同野壑:与自然的沟壑相连。
  • 水殿:指温泉所在的地方,意象中有殿堂的感觉。
  • 寒烟:清冷的烟雾,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月冷:月光冷清,暗示孤寂的氛围。
  • 新丰路:指通往新丰的道路,象征着人们的行走与孤独。
  • 渭浦田:指渭河边的田地,意在描绘自然的景色。
  • 濯龙年:洗涤龙年,典出古代传说,象征着一种洗涤与重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格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诗歌中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骊山的温泉,表达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诗歌鉴赏:

《骊山温泉》是王格的一首具有浓厚自然情怀的诗作。诗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出骊山温泉的恬静与幽美。开头提到“咸阙无雕辇”,以对比手法,突显了温泉的自然与宁静,显示出与权贵生活的疏离感。接着,诗人描绘汤池与野壑的融合,以及水殿的寒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萧瑟的氛围。

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诗人也传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思索:“月冷新丰路,沙沉渭浦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诗人的思维状态。最后一句“行人谩投足,谁识濯龙年”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在这片美丽的自然中,行人虽驻足,却难以真正领悟其中的深意。这种对自然与人世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咸阙无雕辇”:咸阙是古代的高贵之地,这里却没有奢华的车辇,暗示一种返璞归真的态度。
    • “骊山尚浴泉”:骊山的温泉依旧流淌,表现出自然的恒久与美好。
    • “汤池同野壑”:温泉与自然的沟壑相连,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 “水殿只寒烟”:水中的殿堂只映出寒冷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月冷新丰路”:月光下的新丰之路显得冷清,暗示孤寂的旅程。
    • “沙沉渭浦田”:渭河边的田地显得沉重,反映出人们的疲惫感。
    • “行人谩投足”:行人随意停下脚步,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迷茫。
    • “谁识濯龙年”:问谁能领悟洗涤龙年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奢华与自然的对比,突显出自然的真实与质朴。
    • 隐喻:温泉象征着纯净与宁静,行人则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 意象:使用寒烟、月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骊山温泉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骊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温泉: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心灵的洗涤。
  • 月光:象征孤独与静谧,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行人:象征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迷茫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咸阙无雕辇”,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咸阙的车辇华丽
    • B. 咸阙没有华丽的车辇
    • C. 咸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 D. 咸阙的车辇很古老
  2. “月冷新丰路”中“月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寂
    • C. 快乐
    • D. 激动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权贵生活的向往
    • B. 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王格的《骊山温泉》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索,但李白的作品更加着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格则通过自然景观反映社会现实与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王格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