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尹懋秋夜游灉湖》

时间: 2025-01-25 23:33:11

灉湖佳可游,既近复能幽。

林里栖精舍,山间转去舟。

雁飞江月冷,猿啸野风秋。

不是迷乡客,寻奇处处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
作者: 张说 〔唐代〕

灉湖佳可游,既近复能幽。
林里栖精舍,山间转去舟。
雁飞江月冷,猿啸野风秋。
不是迷乡客,寻奇处处留。


白话文翻译:

灉湖真是个游玩的好地方,既近又幽静。
湖边林中有隐居的精舍,山间小舟轻轻滑行。
大雁在江面上飞翔,月光映照显得冷清,
猿猴在野外啼叫,秋风阵阵吹来。
我并不是迷路的乡客,而是因为寻求奇趣而停留在这里。


注释:

  • 灉湖:地名,湖泊。
  • :美好、优秀。
  • :安静、清幽。
  • 精舍:指隐士居住的小屋。
  • :小船。
  • :指大雁,迁徙的鸟类。
  • :大声叫喊,猿啼。
  • 迷乡客:迷失在乡间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唐代诗人,字子容,号元明,曾任官职,擅长诗文,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夜,作者与友人游览灉湖,欣赏湖光山色,感受秋日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和游玩的乐趣,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是一首描绘秋夜湖景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灉湖的自然美与宁静。首句“灉湖佳可游”,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湖泊的赞美。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林里栖精舍”和“山间转去舟”描绘出湖边的宁静环境,给读者营造出一个幽静、恬淡的氛围。尤其是“精舍”二字,暗示了隐士的生活,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中间的两句“雁飞江月冷,猿啸野风秋”则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增强了秋夜的氛围感。大雁在月下飞翔,冷清的月光和猿啼的声音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自然界秋夜的生动画面,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最后一句“不是迷乡客,寻奇处处留”则反映了诗人自我定位的转变。他不再是迷失的旅人,而是一个追寻自然奇趣的探索者,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灉湖的自然美,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灉湖佳可游: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灉湖的赞美,暗示这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
  2. 既近复能幽:说明湖泊既靠近又安静,适合游玩。
  3. 林里栖精舍:描绘湖边的隐士居所,增添了诗的文化气息。
  4. 山间转去舟:表现出在山水之间小舟轻盈的游动,给人以灵动之感。
  5. 雁飞江月冷:描写夜晚的景象,大雁在月光下飞翔,气氛清冷。
  6. 猿啸野风秋:通过猿声与秋风的结合,营造出秋天的萧瑟感。
  7. 不是迷乡客:诗人自我定位,表明自己并非迷失者。
  8. 寻奇处处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留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雁飞江月冷,猿啸野风秋”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湖泊与幽静相联系,描绘出其静谧的魅力。
  • 拟人:猿啼的表现让自然中的动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灉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灉湖: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2. :象征着迁徙与孤独。
  3. :代表了自然的生灵,传递出秋天的寂寥。
  4. :象征着冷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湖泊名称是什么? A. 瀼湖
    B. 灉湖
    C. 西湖

  2. 诗人并不是迷失的乡客,而是: A. 追寻自然美的探索者
    B. 寻找朋友的旅人
    C. 游玩消遣的游客

  3. 诗中描绘的动物是什么? A. 鸟
    B. 猿
    C. 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山居秋暝》和《和尹懋秋夜游灉湖》均描绘了山水的秋景,但王维更为突出诗意的沉静与哲思,而张说则关注游玩的乐趣与自然的奇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