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
时间: 2025-01-10 23:1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
作者: 张说 〔唐代〕
夏氏阶隋乱,自言河朔雄。
王师进谷水,兵气临山东。
前扫成皋阵,却下洛阳宫。
义合帝图起,威加天宇同。
轩台百年外,虞典一巡中。
战龙思王业,倚马赋神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唐代张说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诗中提到夏氏与隋的混乱局面,自称河朔一带的强盛。王师进军到谷水,战事逼近山东。过去扫清成皋的敌阵,现在却要回到洛阳的宫殿。义合帝的图谋正在兴起,威势与天空同在。千年后的轩台外,虞典的巡逻仍在继续。战龙渴望恢复王业,倚马吟诵神功。
注释
- 夏氏:指夏朝的统治者,暗指古代的混乱局面。
- 河朔:指黄河流域,古时为兵家必争之地。
- 王师:指国家的军队。
- 成皋:古地名,指战斗发生之地。
- 义合帝:指义帝,象征着希望和复兴。
- 轩台:指高台或建筑物,象征时间的延续。
- 虞典:古代官名,负责巡查的官员,象征治理和安定。
- 战龙:隐喻指战士或国家的武力,象征着对王业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 660-720),字公谨,唐代诗人,官至工部尚书。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善于表达政治、历史和个人情感,常结合历史典故,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的背景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历史事件,反映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王业复兴的渴望。
诗歌鉴赏
张说的《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政治意识,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于王权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盼。通过对夏氏与隋乱的描绘,诗人不仅揭示了当时政治的混乱,也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王师进军、前扫成皋阵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士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最终,诗中以“战龙思王业,倚马赋神功”收尾,展现了对恢复王业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留给读者一种深深的思索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夏氏阶隋乱,自言河朔雄。
- 这里提到夏氏与隋的混乱局面,反映了历史的动荡,作者自称河朔雄,意指自己在此局势中的自信和骄傲。
-
王师进谷水,兵气临山东。
- 描述王师的进军,气势逼人,战火将至,表达紧迫的战事感。
-
前扫成皋阵,却下洛阳宫。
- “前扫成皋阵”指过去的胜利,而“却下洛阳宫”则暗示战斗的变迁与权力中心的变化。
-
义合帝图起,威加天宇同。
- 义合帝象征着复兴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盼,威势如同覆盖天空。
-
轩台百年外,虞典一巡中。
- 以时间的延续和治理的稳定,表明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
-
战龙思王业,倚马赋神功。
- 最后表达了对恢复王业的渴望,士人愿意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王师进谷水,兵气临山东”。
- 象征:通过“战龙”象征士兵的英勇和对王业的追求。
- 排比:如“前扫成皋阵,却下洛阳宫”,增强了语势的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复兴的渴望,反映了士人对王权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夏氏:象征历史的混乱与动荡。
- 河朔:象征地域的力量与雄心。
- 王师:象征国家的力量与希望。
- 成皋:象征征战的历史。
- 义合帝:象征复兴的希望。
- 战龙:象征士兵的英勇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夏氏与隋的关系是什么?
- A. 强盛
- B. 混乱
- C. 和平
-
“王师”指的是什么?
- A. 农民
- B. 国家军队
- C. 商人
-
“战龙思王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厌恶
- B. 对王业复兴的渴望
- C.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张说:李白的诗歌常带有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张说的作品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沉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