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
时间: 2025-01-11 05:43: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头黑云如坏屋,车走争门折千轴。
姚家新妇亦东逃,舅姑惊惶儿女嗥。
自知数口难俱免,欲渡前溪舟尚远。
嘱夫弃妾当奉亲,独赴清流不爱身。
此日谁能问南史,如妇曾书几人死?
白话文翻译:
城头上黑云压得像坏掉的房屋,车子急匆匆地驶过,仿佛要折断千根车轴。
姚家的新娘也在往东逃,舅舅和姑姑惊慌失措,儿女在哭啼。
她心里明白,家中的人很难都能逃得过这场灾难,想要渡过前面的溪水,船却还很遥远。
她嘱托丈夫放弃她,应该好好照顾父母,自己独自去奔赴清流,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今天谁能问起南朝的历史,像她这样的女人究竟有多少死去?
注释:
- 黑云如坏屋:比喻天气阴沉,形势危急。
- 车走争门折千轴:形容车马奔走的急切,似乎要折断千根车轴。
- 姚家新妇:指新嫁的女子,特指在战乱中无奈逃离的妇女。
- 舅姑惊惶:舅舅和姑姑因局势危急而感到恐慌。
- 欲渡前溪舟尚远:指想要过河,但船还很远,寓意逃生的希望渺茫。
- 嘱夫弃妾当奉亲:她叮嘱丈夫放弃自己,要好好照顾父母。
- 独赴清流不爱身:愿意自己去死,宁愿赴清流也不愿意苟活。
- 南史:指《南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书,记录南朝的历史和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年-公元 1371年),字景升,号穷睇,明代诗人,浙江人。高启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尤其擅长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创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苦难。
创作背景:
《节妇吟》创作于明代,正值战乱时期,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诗中描绘了一位新婚女子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悲痛,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切眷恋。
诗歌鉴赏:
《节妇吟》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了战乱中的女性命运,展现了高启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以“城头黑云如坏屋”切入,形象地描绘出战乱前的压抑氛围,紧接着以“车走争门折千轴”表现出逃亡的急迫感,生动地反映了混乱的局面。新婚的姚家媳妇被迫逃离,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表现出女性无助而又坚定的态度。
诗中“自知数口难俱免,欲渡前溪舟尚远”进一步揭示了她的无奈与绝望,感受到家庭的破碎与无法逃避的命运。在这绝望之中,她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以“嘱夫弃妾当奉亲”表达出她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与无私。最后一句“此日谁能问南史,如妇曾书几人死”则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思,强调了无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悲惨命运。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头黑云如坏屋:描绘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暗示着即将来临的灾难。
- 车走争门折千轴:形象化地表现出逃跑的急迫,给人一种紧张感。
- 姚家新妇亦东逃:点明了主角的身份,表明她也在逃亡的队伍中。
- 舅姑惊惶儿女嗥:描绘出家庭成员的恐慌与悲痛,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 自知数口难俱免:主角清楚自己和家人都难以幸免于难,展现出深刻的无奈。
- 欲渡前溪舟尚远:渴望逃生,却面临重重困难,暗示希望渺茫。
- 嘱夫弃妾当奉亲:展现出她的伟大情感,牺牲自我以照顾家人。
- 独赴清流不爱身:表现出她对生命的轻视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 此日谁能问南史:引发对历史的反思,彰显个体在历史面前的渺小。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黑云如坏屋”,通过比喻增强了危机感。
- 对仗:如“舅姑惊惶儿女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叙述,表现出逃亡的急迫感和悲惨的情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性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与无奈,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歌展现了高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批判,反映出人性在历史苦难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云:象征灾难和恐惧。
- 车走:象征逃离和绝望。
- 新妇:象征无辜和柔弱的生命。
- 前溪:象征未知的希望与苦难的隔阂。
- 清流:象征纯洁与解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城头黑云如坏屋”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
“姚家新妇亦东逃”中的“新妇”指的是?
- A. 新婚的女子
- B. 年轻的母亲
- C. 逃亡的士兵
- D. 乡村的女儿
-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反思?
- A. 社会安定
- B. 历史与个人命运
- C. 自然灾害
- D. 亲情的冷漠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但更为个人化,情感较为柔和。
- 《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家庭的影响,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责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