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 东园暝坐,用吷盦韵》
时间: 2024-11-09 18:3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清都 东园暝坐,用吷盦韵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画省喧笳鼓。边风急,穷秋烟暝催暮。
蛮熏未洗,吴棉自检,薄寒珍护。
筝弦也识愁端,渐瑟瑟偷换雁柱。
更送冷败叶声乾,敲窗点点如雨。
琴心寄远难凭,孙源閒蜀,巴水连楚。
流波断锦,孤衾怨绮,梦抽离绪。
寒声已度关塞,任碎捣繁砧急杵。
数丽谯廿五秋更,乌啼向曙。
白话文翻译
诗的内容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喧闹的乐声渐渐消退,寒风袭来,秋意渐浓。蛮族的香气未被洗净,吴地的棉花自我检查,薄寒的天气在珍惜着温暖。筝弦轻声诉说着忧愁,渐渐的,像萧瑟的雁阵在迁徙。落叶在窗外的敲击声,如同细雨般淅沥。琴声寄托着远方的思念,却难以凭借,孙源、蜀地、巴水都与楚地相连,流波断绝了锦绣的梦,孤独的被褥怨恨着华丽的织物,梦境也随之撕扯开来。寒冷的声音穿越了关塞,任凭那急促的杵声捣打着繁重的粮食。最后,二十五秋的丽谯数不胜数,乌鸦在晨曦中啼叫。
注释
- 喧笳鼓:指乐器的喧闹声。
- 边风急:形容边境的风很急,暗示气候的变化。
- 蛮熏:蛮族的香气。
- 吴棉:指吴地出产的棉花。
- 筝弦:古筝的弦,象征音乐和心情。
- 雁柱:指大雁的飞行队形。
- 琴心:指对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孙源、蜀、巴水、楚:地名,意在表达对远方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诗人在东园静坐,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风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的“画省喧笳鼓”即刻带我们进入一个从喧闹到宁静的氛围,随着秋风的到来,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加速变换。诗人用“边风急”和“穷秋烟暝催暮”描绘了秋季傍晚的紧迫感,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接着,诗人用“蛮熏未洗,吴棉自检”描绘了自然的细节,突显了秋天的气息和人们的生活。诗中“筝弦也识愁端”的描写,将音乐与愁绪结合,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尤其是“敲窗点点如雨”这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落叶的声音,创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无奈,“琴心寄远难凭”传达了对遥不可及的渴望,而“寒声已度关塞”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最后的“乌啼向曙”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省喧笳鼓:描绘出离开的喧闹,暗示一种宁静的到来。
- 边风急:强调气候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蛮熏未洗:描绘自然的气息,营造秋天的氛围。
- 筝弦也识愁端:将音乐与情感结合,更加深刻地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筝弦也识愁端”,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寒声已度关塞,任碎捣繁砧急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人生的孤独,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凋零,生命的无常。
- 音乐:代表情感的寄托,传达内心的忧愁。
- 窗外的雨声:象征孤独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边风急”中“急”字的意思是: A. 慢
B. 快
C. 平静 -
诗中提到的地名“孙源”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地名
C. 一种乐器 -
“琴心寄远难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生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周岸登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秋天的思考,但杜甫更多聚焦于家国情怀,而周岸登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秋天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