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时间: 2025-01-11 10:59:50

高台不可望。

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乚包。

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

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

何用解人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高台 沈约 〔南北朝〕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乚包,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台上,我无法望远,因为望远只会让人感到忧愁。 连绵的山峦似乎没有尽头,河水也依旧悠悠流淌。 我所思念的人究竟在哪里?在洛阳的南街尽头。 虽然可以想象,却无法真正见到,这如何能解除我的忧愁呢?

注释:

  • 高台:指高耸的建筑物,常用于登高望远。
  • 望远使人愁:望向远方,因思念或忧虑而感到愁苦。
  • 连山无断乚包:形容山峦连绵不断,没有尽头。
  • 河水复悠悠:河水依旧缓缓流淌,形容时间的流逝。
  • 所思竟何在:我所思念的人究竟在哪里。
  • 洛阳南陌头:洛阳城的南街尽头,指思念之人的所在地。
  • 可望不可见:可以想象,但无法真正见到。
  • 何用解人忧:如何能解除我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与萧统、萧纲并称“梁代三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诗可能是在沈约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时所作,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忧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沈约身处高台,眺望远方时,因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而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忧愁。诗中“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直接点明了主题,即望远带来的不是愉悦,而是愁苦。接着,“连山无断乚包,河水复悠悠”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这种忧愁的氛围。最后,“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则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站在高台上,望向远方,只会让人感到忧愁。
  2. 连山无断乚包,河水复悠悠:连绵的山峦似乎没有尽头,河水依旧缓缓流淌。
  3.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我所思念的人究竟在哪里?在洛阳的南街尽头。
  4.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虽然可以想象,但无法真正见到,这如何能解除我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连山无断乚包”比喻山峦连绵不断,没有尽头。
  • 拟人:“河水复悠悠”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形容时间的流逝。
  • 对仗:“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中的“高台”与“望远”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忧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着登高望远的愿望和无法实现的忧愁。
  • 连山:象征着连绵不断的思念和无法触及的远方。
  • 河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 洛阳南陌头:象征着思念之人的所在地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台不可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悦 B. 忧愁 C. 平静 D. 兴奋 答案:B

  2. “连山无断乚包”中的“乚包”是什么意思? A. 山峦 B. 河流 C. 云雾 D. 树木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洛阳南陌头”是指什么? A. 洛阳的北街 B. 洛阳的南街 C. 洛阳的东街 D. 洛阳的西街 答案:B

  4. 诗的最后一句“何用解人忧”表达了什么? A. 无法解除忧愁 B. 可以解除忧愁 C. 忧愁已经解除 D. 忧愁无关紧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壮阔情怀。
  • 杜甫《登高》: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对比:

  • 沈约《临高台》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感,但沈约的诗更侧重于忧愁和思念,而王之涣的诗则更侧重于壮阔和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约诗集》:收录了沈约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