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游方山应诏诗》

时间: 2025-01-11 09:06:07

清汉夜昭晳。

扶桑晓陆离。

发歌摐阳下。

建羽朝夕池。

摐金浮水若。

耸跸诏山祗。

一沾九霄露。

藜藿终自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侍游方山应诏诗 沈约 〔南北朝〕

清汉夜昭晳。扶桑晓陆离。 发歌摐阳下。建羽朝夕池。 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 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银河在夜晚显得明亮清晰,扶桑树在黎明时分色彩斑斓。 在阳光照耀的山下唱起歌,在朝夕池边建立羽翼。 金色的光芒在水面上浮动,高耸的旗帜召唤山神。 一滴露水也能滋润九霄,藜藿虽小却自知其价值。

注释

  • 清汉:指银河。
  • 昭晳:明亮清晰。
  • 扶桑:神话中的神树,代表日出之地。
  • 陆离:色彩斑斓。
  • 摐阳:阳光照耀。
  • 建羽:建立羽翼,比喻建立势力或地位。
  • 朝夕池:神话中的池塘,象征时间的流转。
  • 摐金:金色的光芒。
  • 浮水若:在水面上浮动。
  • 耸跸:高耸的旗帜。
  • 诏山祗:召唤山神。
  • 九霄露:极高的天空中的露水。
  • 藜藿:野菜,比喻微小但有价值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与萧衍、萧统并称“梁代三才”。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沈约在陪同皇帝游览方山时所作,应诏而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皇权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夜晚银河的明亮和黎明时扶桑树的斑斓,通过“发歌摐阳下”和“建羽朝夕池”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和建立功业的决心。诗中“摐金浮水若”和“耸跸诏山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金光闪烁的水面和高耸的旗帜,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最后两句“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则寓意即使微小如藜藿,也能自知其价值,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皇权的忠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汉夜昭晳:描绘夜晚银河的明亮清晰,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2. 扶桑晓陆离:黎明时分扶桑树色彩斑斓,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
  3. 发歌摐阳下:在阳光照耀的山下唱起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4. 建羽朝夕池:在朝夕池边建立羽翼,比喻建立功业或地位。
  5. 摐金浮水若:金色的光芒在水面上浮动,展现了美丽而神秘的景象。
  6. 耸跸诏山祗:高耸的旗帜召唤山神,象征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7. 一沾九霄露:一滴露水也能滋润九霄,寓意微小但有价值。
  8. 藜藿终自知:藜藿虽小却自知其价值,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汉夜昭晳”将银河比作清澈明亮的水流。
  • 拟人:如“耸跸诏山祗”将旗帜拟人化,仿佛在召唤山神。
  • 对仗:如“清汉夜昭晳,扶桑晓陆离”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运用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皇权的忠诚,同时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汉:银河,象征宁静和神秘。
  • 扶桑:神树,象征日出和新的一天的开始。
  • 摐阳:阳光,象征光明和希望。
  • 朝夕池:池塘,象征时间的流转。
  • 摐金:金光,象征美丽和神秘。
  • 耸跸:旗帜,象征皇权的威严。
  • 九霄露:露水,象征微小但有价值的事物。
  • 藜藿:野菜,象征微小但自知其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汉夜昭晳”中的“清汉”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河流 B. 银河 C. 清晨的阳光 D. 清澈的湖水

  2. 诗中“扶桑晓陆离”中的“扶桑”象征什么? A. 日出之地 B. 夜晚的星空 C. 山川 D. 河流

  3. 诗中“一沾九霄露”中的“九霄露”象征什么? A. 极高的天空中的露水 B. 普通的露水 C. 山间的泉水 D. 湖水

  4. 诗中“藜藿终自知”中的“藜藿”象征什么? A. 珍贵的药材 B. 微小但有价值的事物 C. 普通的野菜 D. 山间的野花

答案

  1. B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 《滕王阁序》(王勃):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功业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侍游方山应诏诗》与《登幽州台歌》: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功业的向往,但前者更多体现了对皇权的忠诚,后者则更多体现了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约诗选》
  • 《南北朝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