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春诗》

时间: 2025-01-11 08:48:59

登高眺京洛。

街巷何纷纷。

回首望长安。

城阙郁盘桓。

日出照钿黛。

风过动罗纨。

齐童蹑朱履。

赵女扬翠翰。

春风摇杂树。

葳蕤绿且丹。

宝瑟玫瑰柱。

金覊瑇瑁鞍。

淹留宿下蔡。

置酒过上兰。

解眉还复敛。

方知巧笑难。

佳期空靡靡。

含睇未成欢。

嘉客不可见。

因君寄长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高望春诗 沈约 〔南北朝〕

登高眺京洛。街巷何纷纷。回首望长安。城阙郁盘桓。日出照钿黛。风过动罗纨。齐童蹑朱履。赵女扬翠翰。春风摇杂树。葳蕤绿且丹。宝瑟玫瑰柱。金覊瑇瑁鞍。淹留宿下蔡。置酒过上兰。解眉还复敛。方知巧笑难。佳期空靡靡。含睇未成欢。嘉客不可见。因君寄长叹。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高处远望京洛,街道巷弄热闹非凡。回头望向长安,城楼高耸,云雾缭绕。太阳升起,照耀着妇女的装饰,风吹过,轻薄的衣料随风飘动。齐地的孩童穿着红色的鞋子,赵地的女子挥动着翠绿的羽毛。春风吹动着杂树,树叶茂盛,绿中带红。珍贵的琴瑟有着美丽的玫瑰色柱子,金制的马鞍上镶嵌着瑇瑁。我在下蔡留宿,在上兰设宴饮酒。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才知道要展现巧笑是多么困难。美好的时光就这样流逝,含情脉脉却未能尽欢。尊贵的客人无法相见,只能通过你传达我的长叹。

注释:

  • 京洛:指当时的首都洛阳。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远方的都城。
  • 钿黛:妇女的装饰品,这里指代妇女。
  • 罗纨:轻薄的丝织品。
  • 齐童、赵女:分别指齐地和赵地的儿童和女子。
  • 葳蕤: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 宝瑟:珍贵的琴。
  • 玫瑰柱:指琴的柱子涂有玫瑰色。
  • 金覊:金制的马鞍。
  • 瑇瑁:一种珍贵的贝壳,常用于装饰。
  • 下蔡、上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留宿和设宴的地方。
  • 解眉、敛:眉头舒展和紧锁的动作。
  • 巧笑:美好的笑容。
  • 佳期:美好的时光。
  • 含睇:含情脉脉地看。
  • 嘉客:尊贵的客人。

诗词背景: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萧衍、萧统并称“南朝三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登高望春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京洛和长安的对比,表达了对远方都城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起点,通过对京洛和长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日出照钿黛,风过动罗纨”描绘了妇女的美丽和轻盈,“春风摇杂树,葳蕤绿且丹”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通过对齐童、赵女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的画面感。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尊贵客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深沉,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 “登高眺京洛。街巷何纷纷。”:诗人登上高处,远望京洛,街道巷弄热闹非凡,展现了京洛的繁华。
  • “回首望长安。城阙郁盘桓。”:诗人回头望向长安,城楼高耸,云雾缭绕,表达了对远方都城的向往。
  • “日出照钿黛。风过动罗纨。”:太阳升起,照耀着妇女的装饰,风吹过,轻薄的衣料随风飘动,描绘了妇女的美丽和轻盈。
  • “齐童蹑朱履。赵女扬翠翰。”:齐地的孩童穿着红色的鞋子,赵地的女子挥动着翠绿的羽毛,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情。
  • “春风摇杂树。葳蕤绿且丹。”:春风吹动着杂树,树叶茂盛,绿中带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 “宝瑟玫瑰柱。金覊瑇瑁鞍。”:珍贵的琴瑟有着美丽的玫瑰色柱子,金制的马鞍上镶嵌着瑇瑁,描绘了珍贵的物品。
  • “淹留宿下蔡。置酒过上兰。”:诗人在下蔡留宿,在上兰设宴饮酒,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场景。
  • “解眉还复敛。方知巧笑难。”: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才知道要展现巧笑是多么困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佳期空靡靡。含睇未成欢。”:美好的时光就这样流逝,含情脉脉却未能尽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 “嘉客不可见。因君寄长叹。”:尊贵的客人无法相见,只能通过你传达我的长叹,表达了诗人对尊贵客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出照钿黛”中的“钿黛”比喻妇女的美丽。
  • 拟人:如“春风摇杂树”中的“摇”赋予春风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齐童蹑朱履。赵女扬翠翰。”中的“齐童”与“赵女”,“蹑朱履”与“扬翠翰”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京洛和长安的描绘,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通过对不同地域风情的描绘,展现了丰富的画面感。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尊贵客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深沉,令人回味。

意象分析:

  • 京洛:繁华的都城,象征着热闹和繁华。
  • 长安:远方的都城,象征着向往和遥远。
  • 钿黛:妇女的装饰品,象征着美丽和轻盈。
  • 罗纨:轻薄的丝织品,象征着轻盈和飘逸。
  • 齐童、赵女:分别象征着不同地域的风情。
  • 春风、杂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
  • 宝瑟、玫瑰柱、金覊、瑇瑁鞍:象征着珍贵和美丽。
  • 下蔡、上兰:象征着诗人的生活场景。
  • 解眉、敛:象征着情感的波动。
  • 巧笑:象征着美好的笑容。
  • 佳期: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含睇:象征着含情脉脉的情感。
  • 嘉客:象征着尊贵的客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京洛”和“长安”分别指什么? A. 京洛指洛阳,长安指西安 B. 京洛指长安,长安指洛阳 C. 京洛指北京,长安指西安 D. 京洛指洛阳,长安指北京

  2. 诗中“日出照钿黛”中的“钿黛”指的是什么? A. 妇女的装饰品 B. 珍贵的琴 C. 金制的马鞍 D. 翠绿的羽毛

  3. 诗中“春风摇杂树”中的“摇”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4. 诗中“佳期空靡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尊贵客人的思念 B. 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C. 对繁华世界的向往 D. 对远方都城的向往

答案:

  1. A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以登高望远为主题,表达了对远方景物的向往。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沈约《登高望春诗》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但沈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远方景物的向往。
  • 沈约《登高望春诗》与杜甫《春望》: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沈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约诗集》:收录了沈约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沈约的诗歌风格。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多首古代诗歌,可以与沈约的诗进行对比阅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沈约及其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