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阻游昭亭有作》

时间: 2025-01-26 07:09:24

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

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

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

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久雨阻游昭亭有作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
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
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
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


白话文翻译:

我在各地漂泊,寄托我的情感,
在穷途末路时,身边的事物我都熟悉。
春天的甲子年里,雨水频繁,
江水涨满了东南的土地。
游子的鬓发在霜中渐渐变白,
酒杯外的诗情令人陶醉。
心中愁苦,只能独自前往,
但我希望有藜杖相伴,共同前行。


注释:

  • 浪迹:漂泊,随意行走。
  • 穷途:处于困境或末路。
  • 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代表60年一个周期。
  • 客鬓:游子(客人)的鬓发。
  • 藜杖:用藜草制成的拐杖,象征穷困潦倒的状态。

典故解析:

“藜杖”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象征隐士或穷游者的意象,表示一种不依赖他人的独立与自我支撑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约1085年-后1129年),字子美,号青溪,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其风格清新、意境幽远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正值多雨的时节,诗人因久雨而无法出游,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久雨阻游昭亭有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游子在久雨之后面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愁苦的复杂心理。诗开篇即以“浪迹随方寄”引入,表现了游子的漂泊和无奈,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接着通过“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描绘了春雨滋润江南的美丽画面,与游子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客鬓霜前落”一句,写得尤为动人,游子在岁月的侵蚀下,鬓发渐白,象征着时间的不留情面。接下来“诗情酒外酣”则揭示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作诗来解愁的方式,展现出一种虽沉重但依旧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既表达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也渴望有伴同行,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浪迹随方寄:漂泊于各地,寄托着自己的情感与无奈。
  2. 穷途触事谙:在困境中,对周遭事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3. 雨逢春甲子:春天的雨水频繁,恰逢甲子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江满地东南:江水涨满,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5. 客鬓霜前落:游子的鬓发在霜中渐渐变白,象征岁月流逝。
  6. 诗情酒外酣:在酒杯外的诗情中,诗人陶醉于自己的情感表达。
  7. 上方愁独往:心中满是愁苦,只能独自前行。
  8. 藜杖许同参:希望有藜杖相伴,象征愿望与陪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诗情酒外酣”和“上方愁独往”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客鬓霜前落”比喻时间对人的影响,表现游子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浪迹:象征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
  • 江水: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 藜杖:象征着孤独的旅程和对陪伴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浪迹随方寄”中的“浪迹”指的是什么?
    A. 漂泊
    B. 安定
    C. 游玩

  2. 诗中提到的“藜杖”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伴侣
    C. 孤独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
    A. 对自然的赞美
    B. 游子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头河》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个人境遇的愁苦,与李弥逊的作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