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送客席上次明甫韵》
时间: 2025-01-11 22:4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山送客席上次明甫韵
李弥逊 〔宋代〕
江北不贰可避喧,已甘丘壑寄馀年。
筠梢松盖一区宅,莲叶菱花二顷田。
秋到登山更临水,夜归骑马似乘船。
醉中不必分乘坠,世事从头一梦然。
白话文翻译:
在江北的地方,宁静与喧闹是可以选择的,我已经甘愿在这山丘与沟壑中度过余生。
竹梢和松树覆盖着我的住所,莲叶与菱花装点着我这片田地。
秋天来临时,我登高望远,水边的景色更显迷人;夜晚骑马回家,仿佛是在乘船一般。
醉酒之中,无需再去分清世间的得失,世事就像一场梦,重新开始即可。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贰:不二,指不相同,意为可以选择。
- 甘:心甘情愿,乐于。
- 丘壑:山丘和沟壑,引申为自然环境。
- 筠:竹子。
- 松盖:松树的树冠。
- 二顷田:二顷是面积单位,指两顷土地。
- 临水:靠近水边。
- 乘船:骑马回家时的感觉像是在水上行舟。
- 乘坠:指落入世俗纷扰中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表达的隐逸思想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世俗的逃避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约生于宋代),字希言,号逸庵,晚号无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
李弥逊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无奈和淡然。诗作可能创作于他隐居山林、远离喧嚣的时候,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找到的内心平静。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江北不贰可避喧”,明确指出选择宁静的生活方式,反映出诗人希望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接下来,诗人以“筠梢松盖”描绘出自己的栖息地,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生活。
“莲叶菱花二顷田”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土地的珍视,田园的意象象征着纯净与安宁。随着季节的变换,诗人“秋到登山更临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流转。同时,“夜归骑马似乘船”则巧妙地将骑马的感觉与乘船相提并论,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醉中不必分乘坠,世事从头一梦然”则是全诗的高潮与哲理所在。醉酒中的诗人不再执着于世俗的得失,反而对人生的无常与梦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对于人生的豁达与超然,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艺术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北不贰可避喧:在江北的地方,有宁静与喧嚣两种选择,我选择宁静。
- 已甘丘壑寄馀年:我心甘情愿在这山丘与沟壑中度过余生。
- 筠梢松盖一区宅:竹树的树梢和松树的冠盖着我的住所。
- 莲叶菱花二顷田:莲叶与菱花装点着我这片两顷的田地。
- 秋到登山更临水:秋天来临时,我登山,水边的景色更迷人。
- 夜归骑马似乘船:夜晚骑马归家,仿佛是在乘船一般。
- 醉中不必分乘坠:在醉酒中,无需再去分清世事的得失。
- 世事从头一梦然:世事就像一场梦,重新开始即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筠梢松盖”和“莲叶菱花”,展现了自然意象的丰富与和谐。
- 比喻:将骑马归家比作乘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轻松自在的心境。
- 排比:诗中多处使用排比手法,使语言更加流畅且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反映了在纷扰世事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北:象征宁静的地方,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丘壑:自然环境的象征,传达出田园的安宁。
- 筠、松、莲、菱:各自代表自然界的元素,构成和谐的田园意象。
- 秋:象征成熟与变迁,暗示人生的无常。
- 醉:代表一种超脱的状态,反映诗人对人生的豁达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北不贰”意指:
A. 江北有两种选择
B. 江北只可选择一处宁静
C. 江北喧嚣不止 -
“醉中不必分乘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A. 追求世俗名利
B. 无所谓得失
C. 感到失落 -
诗人所描绘的田园生活主要是:
A. 热闹喧嚣
B. 自然宁静
C. 生活艰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李弥逊的《南山送客》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李弥逊更加强调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自然和谐的描绘。
- 李弥逊的诗中有对醉酒状态的哲学思考,陶渊明则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全集》
- 《李弥逊诗集》
这些书籍将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欣赏古诗词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