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阑干》

时间: 2025-04-29 04:16:33

纤云净捲凉天宇。

几点冷萤黏玉树。

相逢此景耐回肠,休閒话、月明前度。

帕罗欢唾馀香污。

掩綵菱、眉黛非故。

近来别梦索无凭,争安排、万种愁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阑干
作者: 陈方恪 〔清代〕

纤云净捲凉天宇,
几点冷萤黏玉树。
相逢此景耐回肠,
休閒话月明前度。
帕罗欢唾馀香污,
掩綵菱眉黛非故。
近来别梦索无凭,
争安排万种愁绪。

白话文翻译

柔细的云彩在清凉的天空中卷曲,
几只冷萤虫黏附在玉树上。
遇见这样的美景让人感慨万千,
不妨闲聊一下往日的月明之夜。
那丝绸帕子上沾染了欢愉的香气,
掩映着彩色的眉目,似乎与往昔不同。
最近的梦境难以捉摸,
怎么能够安排心中万千愁绪呢?

注释

  • 纤云:细腻的云彩。
  • 净捲:清澈地卷起,形容云彩洁净。
  • 冷萤:泛指冷光的萤火虫。
  • :附着。
  • 玉树:比喻美好或高洁的事物。
  • 休闲:闲聊、轻松交谈。
  • 帕罗:指丝绸帕子。
  • 欢唾:欢愉的气息。
  • :遮掩。
  • 綵菱眉:指美丽的眉目。
  • 黛非故:形容眉目不再如故。
  • 别梦:与往日的梦境相关。
  • 索无凭:寻求无果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清代诗人,字子义,号云篷,生平鲜有记载。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见长。

创作背景
《玉阑干》创作于清代,诗人或是在某个清凉的夜晚,感受月明与萤火虫的陪伴,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忧愁。

诗歌鉴赏

《玉阑干》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清凉的夜空下,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开篇以“纤云净捲凉天宇”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的夜景,云彩轻柔,天空辽阔,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这种宁静的氛围让诗人能够回忆起与朋友相聚的往日时光。

接下来的“几点冷萤黏玉树”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温柔,萤火虫微弱的光亮似乎在提醒着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出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深切怀念。

“休闲话月明前度”一句,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当下闲适生活的渴望。诗人在此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然而“近来别梦索无凭,争安排万种愁绪”则揭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表明即使是美好的景象,也难以掩盖心中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细腻而深邃,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纤云净捲凉天宇:细腻的云彩在清凉的天空中轻柔卷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几点冷萤黏玉树:几只微弱的萤火虫停留在美丽的玉树上,增添了神秘与温馨的意象。
  3. 相逢此景耐回肠:遇到这样的美景,令人感慨万千,回忆起往日的情景。
  4. 休閒话月明前度:不如轻松地聊聊过去的月光之夜,表达了一种闲适的心情。
  5. 帕罗欢唾馀香污:丝帕沾染了欢愉的香气,暗示着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6. 掩綵菱眉黛非故:掩映着美丽的眉目,似乎与过去有所不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7. 近来别梦索无凭:最近的梦境难以捉摸,心中充满了迷惘与不安。
  8. 争安排万种愁绪:无法妥善安排心中万千愁绪,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萤火虫比喻美好回忆,夜空比喻心境的辽阔。
  • 拟人:云彩的“卷”字,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动感。
  • 对仗:如“纤云净捲”与“冷萤黏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纤云:象征着轻柔与宁静。
  • 冷萤:代表着微弱的希望与美好回忆。
  • 玉树:象征着高洁、美好的事物。
  • 月明:象征着美好的过往与宁静的内心。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世界,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主要与什么有关?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往昔的怀念
    C. 对社会的批判

  2. “冷萤”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过去的美好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实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月明”主要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孤独
    B. 温暖与怀念
    C. 生气与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玉阑干》均以月亮为主题,前者更偏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结合了自然景物,表现对往昔美好的怀念与现实的困惑。
  • 《月夜忆舍弟》则侧重于亲情与思念,情感更为直接,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