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冠子
竹炉茶灶,落叶供薪风扫,昼眠迟。
云冷封吟屐,霜寒索破衣。
鬓丝禅榻畔,斋鼓梵钟时。
檐角蛛丝飏,客支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冬景象。竹制的炉子上煮着茶,落下的树叶用来做柴,微风扫动着,白天睡得很迟。寒冷的云层封住了吟唱的鞋子,霜冷得刺破了衣服。鬓发在禅榻旁边,钟声和鼓声在斋堂里回响。檐角的蛛丝轻轻飘动,客人靠着下巴沉思。
注释:
- 竹炉:竹制的茶炉。
- 茶灶:烧水煮茶的地方。
- 落叶:秋天掉落的树叶。
- 供薪:作为柴火的供给。
- 吟屐:吟唱时穿的鞋子。
- 霜寒:寒霜的天气。
- 齋鼓:寺庙中敲打的鼓。
- 梵钟:寺庙中敲响的佛钟。
- 檐角蛛丝:屋檐角落的蜘蛛丝。
- 客支颐:客人用手支撑下巴,表现沉思或无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她的作品多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女冠子》创作于清代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地位逐渐受到关注与提升。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女冠子》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清幽的生活情境。诗的开头,诗人用“竹炉茶灶”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接着“落叶供薪”与“风扫”相结合,表现了秋冬的萧瑟。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映射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后,诗人通过“云冷封吟屐,霜寒索破衣”进一步深化了对寒冷气候的感受,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奈。
在“鬓丝禅榻畔,斋鼓梵钟时”中,禅意和宗教的元素被引入,增添了一层哲理的思考,仿佛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句“檐角蛛丝飏,客支颐”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将客人的沉思与周遭的静谧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令人想要停下脚步,感受这份宁静与深邃。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思,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炉茶灶:描绘一种温暖的生活场景。
- 落叶供薪风扫,昼眠迟:反映秋冬季节的萧条与慵懒。
- 云冷封吟屐,霜寒索破衣:展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表达内心的无奈。
- 鬓丝禅榻畔:引入禅意,表现内心的思考。
- 斋鼓梵钟时:宗教氛围与内心的宁静相结合。
- 檐角蛛丝飏,客支颐:展现沉思的状态,暗示生活的淡泊。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竹炉茶灶”比喻温暖的生活。
- 拟人:将“风扫”赋予了生命,使得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如“鬓丝禅榻畔,斋鼓梵钟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及内心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炉:象征温暖与恬静的生活。
- 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霜寒:象征冷清与孤独。
- 斋鼓梵钟:象征宗教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蛛丝:象征生活中的细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竹炉茶灶”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温暖的生活
- B. 寒冷的冬天
- C. 忙碌的市集
-
“鬓丝禅榻畔”中的“禅”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音乐
- B. 一种宗教信仰
- C. 一种饮食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
- A. 竹炉和茶灶
- B. 霜寒和破衣
- C. 斋鼓和梵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李清照《如梦令》:表现女性独特的情感与生活体验。
诗词对比:
- 杨玉衔与王维:两者都擅长描绘自然,但杨玉衔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而王维则更多展现自然的壮阔与深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性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手册》
- 《杨玉衔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