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同云密布》
时间: 2025-01-11 08:12:3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女冠子·同云密布
作者: 佚名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同云密布。撒梨花柳絮飞舞。楼台诮似玉。向红炉暖阁院宇。深庭广排筵会,听笙歌犹未彻,渐觉轻寒,透帘穿户。乱飘僧舍,密洒歌楼,酒帘如故。想樵人山径迷踪路。料渔人收纶罢钓归南浦。路无伴侣。见孤村寂寞,招颭酒旗斜处。南轩孤雁过,呖呖声声,又无书度。见腊梅枝上嫩蕊,两两三三微吐。
白话文翻译
云层密布,像春天的梨花和柳絮在空中飞舞。楼台在雾中显得如同玉器般晶莹,温暖的红炉前,院子里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在宽广的庭院中摆开筵席,听着笙歌的声音仍未结束,渐渐感觉到一丝寒意透过窗帘和门缝飘进来。悠扬的歌声在僧舍中飘荡,酒帘依旧如故。想象樵夫在山间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料想渔夫已经收起渔网,结束了钓鱼的归程。路上没有伴侣,看到孤村显得格外寂寞,酒旗斜斜招展着。南轩上,孤雁飞过,呖呖的叫声回荡,然而又没有书信可寄。看到腊梅枝头上的嫩蕊,三两朵微微吐露花瓣。
注释
字词注释
- 同云密布:同样的云层密布,形容天气阴沉。
- 撒梨花柳絮飞舞:梨花和柳絮随风飘洒,描绘春天的景象。
- 楼台诮似玉:楼台在雾霭中显得晶莹如玉。
- 深庭广排筵会:在宽广的庭院中摆开筵席,形容宴会的热闹。
- 呖呖声声:形容孤雁的叫声,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情感。
典故解析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隐喻归途。
- 樵人与渔人:象征自然生活中的两种职业,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该诗作于宋代,作者不详,反映了宋代诗词的典型风格与审美特征。宋代诗人多以生活细节和自然景观为题材,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词作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与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感慨。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或许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女冠子·同云密布》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开篇即以“同云密布”引出整体氛围,接着描绘梨花和柳絮在空中飞舞,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词中对楼台的描绘充满了温暖和柔和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
同时,诗人在描写宴会的热闹时,隐约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尤其在“路无伴侣”和“孤村寂寞”这一句中,字里行间似乎在表达对人生孤独的思考。诗的最后,以腊梅嫩蕊的描写结尾,传达出一种希望与生命的延续感,仿佛在强调即使孤独也会有新的开始。
整首词运用了细腻的意象,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展现出宋代词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同云密布:描绘了阴沉的天气,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
- 撒梨花柳絮飞舞:生动描绘春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
- 楼台诮似玉:将楼台比作玉器,突显出其清丽脱俗的美感。
- 深庭广排筵会:描绘了一场热闹的宴会,展现人间烟火气。
- 渐觉轻寒,透帘穿户:通过细腻的描写,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寒意的交替。
- 见孤村寂寞:描绘乡村的孤寂,反映出对孤独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楼台诮似玉”,将楼台比作玉器,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呖呖声声”,让孤雁的叫声富有生命感。
- 对仗:如“乱飘僧舍,密洒歌楼”,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出一种微妙的情感张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春天和生命的美好。
- 柳絮:象征轻盈与柔情。
- 孤雁:象征孤独与漂泊。
- 腊梅:象征坚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梨花”和“柳絮”象征什么?
A. 寂寞
B. 春天
C. 酒宴 -
诗中“见孤村寂寞”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欣喜 -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意象?
A. 冬天
B. 腊梅
C. 酒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与人生哲理。
- 《浣溪沙》 by 李清照:展现了对春日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女冠子·同云密布》与《春江花月夜》:前者侧重描绘春日的细腻与孤独,后者则展现了春夜的广阔与浪漫。两者都反映了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以上为《女冠子·同云密布》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