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次修竹韵》

时间: 2025-01-25 23:35:33

徙倚吟阑傍野塘,古谯莲漏滴更长。

月阶夜静蛩声切,竹院秋深鹤梦凉。

坐挹水风侵袂冷,眠分花露满身香。

浩歌欲Y明河去,醉唤天孙织锦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夜次修竹韵
作者: 黄庚 〔宋代〕

徙倚吟阑傍野塘,
古谯莲漏滴更长。
月阶夜静蛩声切,
竹院秋深鹤梦凉。
坐挹水风侵袂冷,
眠分花露满身香。
浩歌欲明河去,
醉唤天孙织锦裳。

白话文翻译:

在野塘边,我倚着吟唱的栏杆,古老的钟声和莲花的滴水声在夜里显得格外悠长。月光洒在台阶上,夜色静谧,秋夜的蟋蟀声显得格外清晰。竹院深秋,白鹤在梦中感到一阵清凉。坐着时,水面上的风轻轻吹来,侵入衣袂,感到一丝寒意;躺下时,花露洒满全身,散发出阵阵香气。我想要高歌,去向浩瀚的星河,醉时呼唤天上的仙子为我织就锦衣。

注释:

  • 徙倚:斜倚、倚靠。
  • 吟阑:吟唱的栏杆。
  • 古谯:古老的钟声。
  • 莲漏:荷叶上的水滴声。
  • 蛩声:蟋蟀的叫声。
  • 竹院:竹子的庭院。
  • 鹤梦:白鹤的梦境。
  • 袂冷:衣袂感到寒冷。
  • 分花露:花朵上的露水。
  • 浩歌:高亢的歌声。
  • 天孙:天上的仙子或神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字子云,号彭洲,宋代诗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作者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月夜次修竹韵》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竹院的宁静与美丽。诗中充满了清新的自然气息,借助月光、古钟、蟋蟀的叫声、竹子的摇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开篇的“徙倚吟阑”就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的闲适,而随着诗句的展开,月光的冷清、花露的香气交织出一幅秋夜的生动画面。尤其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美好夜景中想要高歌的豪情,反映出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徙倚吟阑傍野塘”:在野塘边倚靠着吟唱的栏杆,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古谯莲漏滴更长”:古老的钟声伴随着莲花的滴水声显得格外悠长,增加了夜的静谧感。
    • “月阶夜静蛩声切”:月光洒在台阶上,夜色静谧,蟋蟀的叫声显得格外清晰,增强了环境的氛围。
    • “竹院秋深鹤梦凉”:竹子院落在深秋中,白鹤的梦境透着一丝凉意,表现出秋天的清冷与宁静。
    • “坐挹水风侵袂冷”:坐着时,水面上的风轻轻吹来,感到一丝寒意,描绘出一种自然的清新感。
    • “眠分花露满身香”:躺下时,花上的露水洒满全身,散发出阵阵香气,表现出夜的宁静与美好。
    • “浩歌欲明河去”:想要高歌,去向浩瀚的星河,表达出一种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 “醉唤天孙织锦裳”:醉中呼唤天上的仙子为我织就锦衣,表现出一种梦幻的情怀。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浩歌欲明河去”,将高歌比喻为欲向星河奔去,表现出激昂的情感。
    • 拟人:如“鹤梦凉”,赋予白鹤人性化的梦境,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恬淡而深远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月夜:象征宁静、孤寂,带来思考与回忆。
  • 竹院:象征清幽、雅致,体现自然的美好。
  • 蛩声:象征秋天的气息,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花露:象征生命与美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谯”指的是什么? A. 古老的钟声
    B. 古代的诗句
    C. 古代的建筑

  2. 诗人想要高歌的对象是谁? A. 白鹤
    B. 天上的仙子
    C. 蟋蟀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爱情的思念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黄庚的《月夜次修竹韵》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而黄庚的诗则更强调对自然的欣赏与享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庚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