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大屏诸山二十余里一无庐木而雨至忽有古藤一本覆若夏屋得息》
时间: 2025-01-11 20:4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童山曾曾绝人境,十里五里鸣瀑泉。
岩盩溪厔百盘险,经历九曲乃在山之巅。
山巅湿云起蓬勃,风生两袖飞浓烟。
大雨满空压头顶,滔滔奔响垂空天。
急呼避雨雨随至,鸦翻云阵挥雷鞭。
冲雨过崖崖壁立,上有古藤一本势若罗修椽。
叶密结曾盖万根,攫石蚴蟉而盘旋。
阴翳翠幄得神荫,石头枕是虚中眠。
白昼暝暝银海合,栩栩化作漆园之游仙。
游仙亦在巫山台,为雨为云去复来。
天若有情风觉梦,断云零雨一吹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踏入幽静的山中,远离尘世。溪水在十里五里的地方流淌,飞流直下的瀑布声回响在耳边。山路险峻,经过九曲回转之后,终于到达山顶。山顶上,湿润的云层如蓬勃的草木般涌动,风把浓烟吹得飘荡。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轰鸣的雨声声势浩大。急忙呼喊着避雨,雨水随之而至,乌鸦在风雨中翻飞,雷声如鞭子般挥动。雨水冲刷过悬崖,峭壁巍峨耸立,上面有一根古藤,似乎支撑着整个屋顶。藤叶密集,覆盖着万根枝条,像是盘旋在石头间的蚱蜢。阴影如翠绿色的帐篷,给人以神秘的庇护,石头上仿佛在虚幻中安然入睡。白昼渐暗,银色的海面与天际相融,幻化成漆黑的游仙。在巫山的平台上,游仙随雨与云而来去。若天有情,风便觉察梦境,吹散了断云和细雨。
注释
- 童山:形容小山,象征人迹罕至的地方。
- 鸣瀑泉:形容瀑布的声音如鸣鸟般悦耳。
- 岩盩:指岩石和溪水交汇的地方。
- 蓬勃:形容云层生机勃勃。
- 滔滔:形容水势汹涌。
- 古藤一本:形容古老的藤蔓,像一根支柱。
- 神荫:形容神秘的庇护。
- 漆园之游仙:指幻化成仙境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文诰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而闻名。作品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山间游历中创作而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在雨中独自感受大自然力量的情景。
诗歌鉴赏
整首诗展现了清新自然的山水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的描写以“童山”和“鸣瀑泉”营造了一个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经历九曲乃在山之巅”的叙述,体现了攀登的艰辛与成就感。随后,随着“大雨满空压头顶”的突发场景,诗的情绪迅速转变,展现了自然的威力与瞬息万变。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诸如“鸦翻云阵挥雷鞭”,不仅传达了雨中景象的动感,也隐喻了自然之力的无情。
在“阴翳翠幄得神荫”中,古藤的形象成为诗中重要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韧性和宁静的庇护。最后,随着“天若有情风觉梦”的哲思,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童山曾曾绝人境:描绘了这座小山的幽静,无人打扰,令人感到宁静。
- 十里五里鸣瀑泉:在山水之间,听到清泉流淌的声音,增添了山间的生机。
- 岩盩溪厔百盘险:形容岩石与溪水的险峻交错,强调了自然的险恶。
- 经历九曲乃在山之巅:经历艰难的曲折后,终于到达山顶,表明了坚持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势若罗修椽”,将古藤比喻为支撑屋顶的结构,传达出古藤的坚韧。
- 拟人:如“天若有情风觉梦”,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深度。
- 对仗:诗中很多句子采用了对仗工整的结构,使得语言更加优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与思考,同时探讨了自然变化中带来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童山:象征着原始、宁静的自然环境。
- 古藤:代表生命的顽强与历史的积淀。
- 银海:象征着梦幻与虚幻的境界,表达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童山”指的是什么? A. 高山
B. 小山
C. 丘陵
D. 平原 -
诗人如何形容雨水的声音? A. 如雷
B. 如鸣鸟
C. 如海浪
D. 如轻风 -
“天若有情风觉梦”这句话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愉悦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王文诰 vs. 李白
- 王文诰的作品侧重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常常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同一题材的不同风格
- 王文诰的诗平静细腻,描绘了大自然的细节;而杜甫的诗则常常蕴含社会现实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文诰作品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