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

时间: 2025-01-10 22:51:13

三百馀篇岂苦思,个中妙处少人知。

籁鸣机动何容力,才涉推敲不是诗。

意思解释

论诗

作者:黄庚 〔宋代〕

原文展示:

三百馀篇岂苦思,个中妙处少人知。
籁鸣机动何容力,才涉推敲不是诗。

白话文翻译:

这三百多篇诗词,难道仅仅是思考就能完成的?其中那些精妙之处,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依靠机械的技巧与修饰,又怎么能赋予诗歌力量呢?即使只是稍微推敲一下,也未必算得上是真正的诗作。

注释:

  • 三百馀篇:指的是古代诗词的总量,暗指众多诗作。
  • 岂苦思:难道只是费心思考就可以成诗吗?
  • 个中妙处:其中的精妙之处。
  • 籁鸣机动:指依靠技巧和机械的手法。
  • 推敲:指对诗句的反复琢磨。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提到的“推敲”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对诗歌的严谨推敲和反复修改。推敲的典故源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强调诗歌创作的细致与深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字季刚,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探索,风格独特,重视诗歌的内涵与技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庚对当时诗歌创作的思考中,表现出对诗歌技巧与内涵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他对当时诗坛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论诗》是一首探讨诗歌创作本质的作品,黄庚以“三百馀篇”开篇,暗示古代文学的浩瀚,接着质疑单靠思考与技巧能否真正创作出诗歌的艺术。从表面来看,这首诗似乎在批评那些依靠技巧而非真实情感的作品,强调诗歌的内涵与情感更为重要。诗中“籁鸣机动”寓意着对机械手法的否定,表明诗歌应当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非外在的技巧装饰。最终,黄庚提醒人们,诗歌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而非单纯的形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百馀篇岂苦思”揭示了创作诗歌并非仅靠思考。
    • “个中妙处少人知”指出其中的精妙往往被忽视。
    • “籁鸣机动何容力”强调技巧应服务于情感,而非独立存在。
    • “才涉推敲不是诗”则表明诗歌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推敲,而在于深层的情感与思想。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对比与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批判性。
  •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对诗歌创作的反思,强调内在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性,批判了以技巧为主的创作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三百馀篇”:象征着古代诗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 “籁鸣机动”:代表了技巧与形式,强调其不足之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庚在《论诗》中批评了哪种诗歌创作方式?

    • A. 只依靠情感
    • B. 仅仅依靠技巧
    • C. 结合技巧和情感
    • D. 诗歌不需要思考
  2. “个中妙处少人知”中的“妙处”指的是什么?

    • A. 诗歌的技巧
    • B. 诗歌的情感
    • C. 诗歌的主题
    • D. 诗歌的形式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对比黄庚的《论诗》和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看出两者对诗歌的理解不同。黄庚更强调内在的情感与思想,而李白则突出豪放与气势,二者各有千秋,共同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内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黄庚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