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尽荼蘼燕未归,小园寂寂掩柴扉。
吟边正苦无诗料,风递杨花扑客衣。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荼蘼花已经落尽,燕子却还没有归来。小园里一片寂静,柴门紧闭。此时我正愁苦,因为没有诗句可吟咏,微风中飘来的杨花扑打着客人的衣衫。
注释:
- 荼蘼:一种春天开花的植物,花落时常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燕:指燕子,春天的候鸟,燕子未归暗示着春天的未尽。
- 小园:指小花园,象征着宁静的环境。
- 掩柴扉:关上用柴木做的门,表示封闭和孤独。
- 吟边:吟咏的边缘,表示正在思考或创作的状态。
- 诗料:指写诗所需的灵感或素材。
- 风递杨花:春风中飘散的杨树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以清丽的诗风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末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即将结束和燕子未归的惆怅,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吟边》通过描绘春末的宁静景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天的思念。首句“落尽荼蘼燕未归”以荼蘼花的凋零和燕子的迟归为切入点,传达出春天的短暂和无常,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令人感到惆怅。接下来的“小园寂寂掩柴扉”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柴扉的紧闭似乎预示着诗人内心的封闭与孤独。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感到“吟边正苦无诗料”,即便身处美丽的自然中,却因灵感的匮乏而倍感苦恼,显示出诗人在创作上的窘迫。最后一句“风递杨花扑客衣”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风与杨花的轻柔,将这种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庚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落尽荼蘼燕未归:春天的荼蘼花已经凋零,而燕子尚未归来,暗示着春天的结束和对过去的怀念。
- 小园寂寂掩柴扉:小花园里一片寂静,柴门紧闭,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吟边正苦无诗料:在这种环境下,诗人感到苦恼,因为缺乏写作的灵感。
- 风递杨花扑客衣:柔和的春风中飘散的杨花轻轻扑打着客人的衣衫,营造出一种自然的美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荼蘼花的凋零比喻春天的结束。
- 拟人:杨花在风中飘舞,仿佛在和人对话,增加了生动感。
- 对仗:前后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孤独心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荼蘼: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燕子:代表春天的归来与生机。
- 小园:象征着宁静的内心世界。
- 杨花:象征着轻柔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荼蘼”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开始
- B. 春天的结束
- C. 夏天的到来
-
“小园寂寂掩柴扉”中的“柴扉”指的是什么?
- A. 一扇铁门
- B. 一扇木门
- C. 一扇窗户
-
诗人感到“无诗料”的原因是什么?
- A. 灵感充沛
- B. 生活繁忙
- C. 灵感匮乏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黄庚《吟边》与杜甫《春望》:两首诗均表现出对春天的感慨,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而《吟边》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