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挽词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31:38

土德承馀烈,江南广旧恩。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

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王挽词 其二 徐铉 〔唐代〕 土德承馀烈,江南广旧恩。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 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继承了先祖的功业,江南地区广泛流传着旧日的恩德。一旦人事发生剧变,千古流传的信史依然存在。哀悼的挽歌在周原道上回荡,铭旌在郑国的城门前飘扬。虽然此生尚未结束,但寂寞已使我心神俱灭。

注释: 字词注释:

  • 土德:指先祖的功业。
  • 馀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广旧恩:广泛流传的旧日恩德。
  • 一朝:一旦。
  • 人事变:人事的剧变。
  • 千古信书存:千古流传的信史依然存在。
  • 哀挽:哀悼的挽歌。
  • 周原道:周原上的道路。
  • 铭旌:铭文和旌旗,指纪念性的标志。
  • 郑国门:郑国的城门。
  • 寂寞:孤独寂寞。
  • 销魂:心神俱灭。

典故解析:

  • 周原道:周原是周朝的发源地,这里可能指代古代的道路或历史。
  • 郑国门: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这里可能指代古代的城门或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风格典雅,情感深沉。这首诗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位吴王而作,表达了对先祖功业的缅怀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吴王去世后所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吴王的哀悼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吴王功业的缅怀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先祖的敬仰。诗中“土德承馀烈,江南广旧恩”一句,既表达了对先祖功业的继承,也体现了对旧日恩德的怀念。“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则深刻揭示了人事的无常和历史的永恒。最后两句“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寂寞和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土德承馀烈,江南广旧恩”:诗人表达了对先祖功业的继承和对旧日恩德的怀念。
  •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揭示了人事的无常和历史的永恒。
  •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通过哀悼的挽歌和纪念性的标志,表达了对吴王的哀悼。
  • “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寂寞和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土德承馀烈”中的“土德”比喻先祖的功业。
  • 对仗:“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中的“一朝”与“千古”形成对仗。
  • 拟人:“寂寞已销魂”中的“寂寞”被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先祖功业的缅怀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寂寞和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土德:先祖的功业。
  • 江南:旧日恩德的流传地。
  • 周原道:古代的道路或历史。
  • 郑国门:古代的城门或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土德承馀烈”中的“土德”指的是什么? A. 先祖的功业 B. 土地的恩德 C. 国家的德行 答案:A

  2. 诗中“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人事的无常和历史的永恒 B. 人事的稳定和历史的变迁 C. 人事的变迁和历史的稳定 答案:A

  3. 诗中“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人生的寂寞和无常的感慨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通过对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豪迈和乐观。

诗词对比:

  • 徐铉的《吴王挽词》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徐铉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先祖功业的缅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歌。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徐铉的一些代表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