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不去。归去又还春暮。洞里小桃音信阻。几番风更雨。相伴竹筇芒履。穿尽松溪花坞。早是行人贪道路。声声闻杜字。
白话文翻译:
我无法回去。即便回去又会在春天的暮色中徘徊。山洞里小桃树的音信被阻隔,几次经历风雨的洗礼。伴随着竹筇和草履,走遍松溪和花坞,早已是行人迷恋这条道路。耳边不断传来杜鹃鸟的啼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不去:无法返回。
- 春暮:春天的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音信阻:音信难以传达,表示隔绝。
- 几番风更雨:经历了多次风雨,象征时间的无情。
- 竹筇:竹制的拐杖,登山时使用。
- 芒履:草制的鞋子,朴素、自然。
- 松溪:松树旁的溪流,环境优美的地方。
- 花坞:开满花的地方。
- 贪道路:迷恋于旅途之中。
- 声声闻杜字:听到杜鹃鸟的鸣叫,象征思乡或情感的寄托。
典故解析:
“杜鹃”在中国文学中常被用作思乡的象征,杜鹃鸟在春季鸣叫,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表达了作者在游历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感叹,折射出当时士人的游历心态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谒金门》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美景的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游历心情。从“归不去”开始,便引入一种无奈和惆怅,似乎在表现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而又无法实现的矛盾心理。随后的“春暮”更是增添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伤。小桃树的音信阻隔、风雨的洗礼都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故乡之间的隔阂和无奈。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竹筇”“芒履”展现了作者的闲适和对自然的亲近,而“松溪花坞”则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一句“声声闻杜字”,让人想起了杜鹃的鸣叫声,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故乡的思念,情感交织,令人动容。
整首诗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游历的向往和归属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不去: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奈和思念。
- 归去又还春暮:即使回到故乡,春天即将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
- 洞里小桃音信阻:小桃树的音信被阻,体现了与故乡的隔绝。
- 几番风更雨:经历多次风雨,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无常。
- 相伴竹筇芒履:伴随着拐杖和草鞋,表现了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
- 穿尽松溪花坞:游历在松溪和花坞之间,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早是行人贪道路:行人已迷恋于旅途,表现对游历的向往。
- 声声闻杜字:杜鹃的鸣叫声,寄托了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感情相联系,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自然的描写,赋予情感,以加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竹筇芒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游历的乐趣,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暮: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无常。
- 小桃:象征故乡与美好的记忆,寄托思念。
- 松溪花坞:自然的美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杜鹃:象征思乡与情感寄托,常被用作抒发离愁别绪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桃树的音信被什么阻隔? A. 风雨
B. 困难
C. 隔绝
D. 迷雾 -
诗中的“竹筇”和“芒履”分别代表什么? A. 旅行的工具
B. 生活的态度
C. 文化符号
D. 以上都是 -
诗中最后一句“声声闻杜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思乡
C. 忧伤
D. 孤独
答案:
- C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通过月光的意象,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战乱的无奈,情感交织,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
粗略解读:
虽然两首诗的主题都是思念,但角度不同。《谒金门》更多关注自然与游历,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直接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