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时间: 2025-02-04 15:26: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兴 利登 〔宋代〕
寂寂卧空昼,忧怀忽无端。 揽衣乱西涧,复此凌西山。 春事已无多,半消霜霰间。 狂风更甚雨,时蔽江南天。 寒草昔衰靡,及北秀平阡。 日晚幽阳生,余光草中妍。 徘徊桃李花,瑟瑟飘寒烟。
白话文翻译:
整日寂静地躺在空荡的房间,忧愁突然无端涌上心头。 穿上衣服,漫步在西涧的杂草中,又来到西山之巅。 春天的景象已所剩无几,半数已被霜雪覆盖。 狂风夹杂着暴雨,时常遮蔽了江南的天空。 寒冷的草地曾经衰败,如今在北方的平原上显得生机勃勃。 太阳渐渐西沉,幽暗的阳光在草地上留下美丽的余晖。 徘徊在桃李花间,寒烟瑟瑟飘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
- 忧怀:忧愁的心情。
- 无端:无缘无故。
- 揽衣:穿上衣服。
- 乱:形容杂草丛生。
- 春事:春天的景象。
- 霜霰:霜和雪。
- 狂风:猛烈的风。
- 时蔽:时常遮蔽。
- 寒草:寒冷的草地。
- 衰靡:衰败。
- 秀:显得生机勃勃。
- 幽阳:幽暗的阳光。
- 余光:留下的光。
- 妍:美丽。
- 徘徊:来回走动。
- 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或颤动。
- 寒烟:寒冷的烟雾。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此诗可能是在一个春末的傍晚,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内心的忧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感受到春末时节的自然变化和个人情感的波动时创作的,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忧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末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寂静的房间、杂草丛生的西涧、西山之巅的景色,以及狂风暴雨和寒草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寂寂卧空昼”、“狂风更甚雨”、“日晚幽阳生”等,都深刻地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和自然景色的变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描绘,将内心的忧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融入其中,使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寂卧空昼,忧怀忽无端。” —— 诗人躺在寂静的房间里,忧愁突然无端涌上心头。
- “揽衣乱西涧,复此凌西山。” —— 诗人穿上衣服,漫步在西涧的杂草中,又来到西山之巅。
- “春事已无多,半消霜霰间。” —— 春天的景象已所剩无几,半数已被霜雪覆盖。
- “狂风更甚雨,时蔽江南天。” —— 狂风夹杂着暴雨,时常遮蔽了江南的天空。
- “寒草昔衰靡,及北秀平阡。” —— 寒冷的草地曾经衰败,如今在北方的平原上显得生机勃勃。
- “日晚幽阳生,余光草中妍。” —— 太阳渐渐西沉,幽暗的阳光在草地上留下美丽的余晖。
- “徘徊桃李花,瑟瑟飘寒烟。” —— 诗人徘徊在桃李花间,寒烟瑟瑟飘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狂风更甚雨”,将狂风和暴雨比喻为猛烈的自然力量。
- 拟人:如“忧怀忽无端”,将忧愁拟人化,仿佛是一个突然出现的实体。
- 对仗:如“寂寂卧空昼,忧怀忽无端”,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春末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季节变迁和个人情感波动的深刻感受,体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的房间。
- 忧怀:忧愁的心情。
- 揽衣:穿上衣服的动作。
- 乱:形容杂草丛生的西涧。
- 春事:春天的景象。
- 霜霰:霜和雪,象征季节的变迁。
- 狂风:猛烈的风,象征自然的力量。
- 寒草:寒冷的草地,象征衰败和生机。
- 幽阳:幽暗的阳光,象征时光的流逝。
- 妍:美丽,形容草地上的余晖。
- 徘徊:来回走动,形容诗人的动作。
- 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或颤动,形容寒烟的飘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寂寂卧空昼”形容的是什么? A. 热闹的房间 B. 安静的房间 C. 杂草丛生的地方 D. 山巅的景色 答案:B
-
“春事已无多,半消霜霰间”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景象依然丰富 B. 春天的景象已所剩无几 C. 霜雪覆盖了整个春天 D. 春天和霜雪无关 答案:B
-
诗中的“狂风更甚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日晚幽阳生,余光草中妍”中的“妍”是什么意思? A. 丑陋 B. 美丽 C. 寒冷 D. 温暖 答案:B
-
诗中的“徘徊桃李花,瑟瑟飘寒烟”描绘了什么? A. 热闹的场景 B. 安静的场景 C. 寒冷的场景 D. 温暖的场景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忧愁。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利登的《感兴》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利登的《感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利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时期诗作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理解利登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