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日 利登 〔宋代〕 藤果累累熟,山晴自绕檐。 断薪经雨湿,野菜着霜甜。 诗秒客相笑,家贫鹤不嫌。 谁能更惆怅,痴坐卷疎帘。
白话文翻译:
藤上的果实累累成熟,山间的晴朗自然环绕着屋檐。 断裂的柴薪经过雨水湿润,野菜经过霜冻变得甜美。 写诗的妙趣让客人相视而笑,家境贫寒但仙鹤并不嫌弃。 谁能再感到惆怅,我痴痴地坐着卷起稀疏的帘子。
注释:
- 藤果:指藤蔓上的果实。
- 累累:形容果实多而密集。
- 山晴:山间的晴朗天气。
- 断薪:断裂的柴薪。
- 野菜:野外生长的蔬菜。
- 诗秒:指写诗的妙趣。
- 家贫:家境贫寒。
- 鹤不嫌:仙鹤不嫌弃,比喻高洁之物不嫌弃贫寒。
- 惆怅:忧愁,失意。
- 痴坐:呆呆地坐着。
- 卷疎帘:卷起稀疏的帘子。
诗词背景: 利登是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首《冬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冬日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藤果、山晴、断薪、野菜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诗秒客相笑,家贫鹤不嫌”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贫寒生活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谁能更惆怅,痴坐卷疎帘”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首句“藤果累累熟,山晴自绕檐”描绘了冬日里藤果成熟的景象,山间的晴朗天气自然环绕着屋檐,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次句“断薪经雨湿,野菜着霜甜”通过断薪和野菜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的自然变化,雨水使柴薪湿润,霜冻使野菜变得甜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 第三句“诗秒客相笑,家贫鹤不嫌”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客人相视而笑,家境贫寒但仙鹤并不嫌弃,体现了诗人对贫寒生活的超然态度。
- 末句“谁能更惆怅,痴坐卷疎帘”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人呆呆地坐着卷起稀疏的帘子,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山晴自绕檐”中的“自绕”,赋予山晴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如“断薪经雨湿,野菜着霜甜”中的“断薪”与“野菜”,“经雨湿”与“着霜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满足。
意象分析:
- 藤果:象征着丰收和成熟。
- 山晴:象征着宁静和和谐。
- 断薪: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 野菜:象征着自然和纯朴。
- 诗秒:象征着诗歌创作的乐趣。
- 家贫鹤不嫌:象征着高洁不染世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藤果累累熟”中的“累累”是什么意思? A. 果实多而密集 B. 果实稀疏 C. 果实成熟 答案:A
-
诗中“家贫鹤不嫌”中的“鹤”象征什么? A. 高洁 B. 贫寒 C. 富贵 答案:A
-
诗中“谁能更惆怅,痴坐卷疎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超脱 C. 满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山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利登的《冬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但利登的诗更注重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整体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利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利登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