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三 同前》
时间: 2025-01-10 23:18: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会轩然水起波。庐山灵秘更巍峨。石淙千丈清秋寂,枫叶一林晚眺多。和月舞,倚云歌。红情围坐醉陂陀。酒阑灯烬成湘梦,天上疏星欲渡河。
白话文翻译:
高会之时,水面波光粼粼。庐山神秘而巍峨。石头流水千丈,秋天清寂无声,枫树映红了整片林子,晚霞中显得格外迷人。和着月光舞动,倚靠在云间高歌。红颜知己围坐在一起,沉醉于酒乡。酒阑时分,灯烬微弱,梦中似回到湘江,天上稀疏的星星仿佛要渡过天河。
注释:
- 高会:指盛大的聚会。
- 轩然:形容水面波动的样子。
- 庐山: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以其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著称。
- 石淙:指山间流动的清泉、溪水。
- 秋寂:指秋天的寂静。
- 枫叶一林:指整个树林中的枫叶,形容秋天的景色。
- 红情围坐:指美女们围坐在一起,表达情感。
- 湘梦:指与湘江有关的梦境,表达对南方水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融入个人情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聚会场景的描绘。诗中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留念,以及对人际情感的珍视。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情感的词作,展现了清代诗人特有的细腻与情感。开头两句通过“水起波”和“庐山灵秘”,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中,水波荡漾,庐山巍峨,既有气势也有灵动。接着通过“石淙千丈清秋寂”,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清澈,暗示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再往下,诗人转入人际的温情,描绘了红颜知己间的欢聚,酒席间的醉意和灯光下的梦境,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最后一句“天上疏星欲渡河”,以星星和河流作结,形成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整首诗在意象上相辅相成,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情感的细腻,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会轩然水起波:描绘聚会的热闹场面,水面波光闪烁,生动形象。
- 庐山灵秘更巍峨:庐山的神秘与壮丽,增强了自然景观的气势。
- 石淙千丈清秋寂:溪水潺潺,秋天的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枫叶一林晚眺多:晚秋时节,枫叶如火,映衬出温暖而美好的景致。
- 和月舞,倚云歌:与月光共舞,靠在云间高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 红情围坐醉陂陀:形象地表现出欢聚的情景,热烈而亲密。
- 酒阑灯烬成湘梦:酒过三巡,灯光微弱,梦境与现实交织。
- 天上疏星欲渡河:结尾通过天上的星星,暗喻对未来的期许与梦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湘梦”比喻美好的回忆与愿望。
- 对仗:如“和月舞,倚云歌”,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际的交融,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水波: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庐山: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枫叶: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情感的热烈。
- 星河:象征着梦想与希望的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会”指的是: A. 高峰聚会
B. 高层会议
C. 盛大的聚会
D. 高兴的情景 -
诗中“湘梦”所指的是: A. 湘江的梦境
B. 白色的梦
C. 酒醉的梦
D. 现实的梦
答案: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自华的《月下独酌》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姚华的诗歌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李白则更加突出孤独的情感与对月的思考。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