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社题,春感》

时间: 2025-01-10 23:06:22

昨夜东风拂翠帷。

漏长灯尽梦参差。

朝来寒减偏慵起,怎奈心绪不自知。

看镜懒,卷帘迟。

检书读画总支离。

刚拈筠管旋抛却,又展楸抨复败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东风拂翠帷。漏长灯尽梦参差。
朝来寒减偏慵起,怎奈心绪不自知。
看镜懒,卷帘迟。检书读画总支离。
刚拈筠管旋抛却,又展楸抨复败棋。

白话文翻译:

昨夜,东风轻轻拂动翠绿色的帷帐,
漏水声渐长,灯光熄灭,梦境也变得模糊不清。
今早,寒气减轻,偏偏懒得起床,
可怜我心绪却无从知晓。
看着镜子懒得整理,慢慢卷起帘子。
翻检书籍和画作,心思却总是支离破碎。
刚刚拿起竹笛又放下,
再次打开棋盘,却又输了棋局。

注释:

  • 翠帷:指绿色的帷帐,象征春天的气息。
  • :漏水,形容时间的流逝。
  • 灯尽:灯光熄灭,暗示夜晚的结束和白天的来临。
  • 心绪不自知:心情复杂,却无法自我了解。
  • 检书读画:指翻看书籍和画作,表现内心的孤独。
  • 筠管:竹笛,代表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楸抨:古代的棋类游戏,象征思考和策略。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入历史典故,但“竹笛”和“棋局”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反映出诗人对艺术与思考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宝蘅(1872-1928),字秋白,号醉云,近代女诗人,生于江苏。她的诗歌多描写女性内心的细腻情感,语言清新,风格独特。许宝蘅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常以诗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鹧鸪天 社题,春感》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气息与个人心情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感。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诗中却流露出一种慵懒与无奈,反映出诗人在喧嚣生活中对自我的迷失。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的氛围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夜晚的梦境与晨起的懒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内心的孤寂。开头的“昨夜东风拂翠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东风轻拂,带来一丝温暖。然而,随之而来的“漏长灯尽梦参差”则暗示着夜的结束与现实的无情,梦境的模糊与不清,传达出一种失落的情感。

接下来的“朝来寒减偏慵起”,诗人虽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却仍然懒得起床,表现出内心的倦怠。这里的“怎奈心绪不自知”更是将诗人的复杂情感与内心的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看镜、卷帘、检书等动作,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尽管在追求艺术与知识,但内心的孤独感依然无法驱散。

最后一句“刚拈筠管旋抛却,又展楸抨复败棋”,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尝试用音乐和棋局来排解内心的孤独,但最终却又感到无力与失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东风拂翠帷: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东风轻拂着绿色的帷帐,营造出温暖的气氛。
  • 漏长灯尽梦参差:夜晚的流逝,灯光熄灭,梦境变得模糊,暗示现实的残酷。
  • 朝来寒减偏慵起:早晨寒气减轻,但诗人却懒惰不起,反映内心的倦怠。
  • 怎奈心绪不自知:虽然外界温暖,内心却感到迷茫和无助。
  • 看镜懒,卷帘迟:诗人对自己的外貌和生活状态感到无所谓,慢慢地卷起窗帘。
  • 检书读画总支离:翻看书籍和画作,内心却始终无法集中,感到支离破碎。
  • 刚拈筠管旋抛却:拿起竹笛想要演奏,却又因心情而放弃。
  • 又展楸抨复败棋:重新打开棋盘,却又一次失败,象征内心的挫败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东风比作温暖的气息,形象生动。
  • 拟人:将“灯尽梦参差”拟人化,使梦境变得有情感。
  • 对仗:如“检书读画总支离”,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与个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迷茫。诗人用细腻的情感展现出女性内心的复杂,反映出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自我追寻的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翠帷:代表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象征夜晚的孤独与梦境的虚幻。
  • 竹笛: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 棋局:代表思考与策略,体现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昨夜东风拂翠帷”中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A. 冷风
    B. 春天的温暖
    C. 秋天的萧瑟

  2. 诗人对晨起的态度是: A. 充满激情
    B. 懒惰
    C. 期待

  3. 诗中“刚拈筠管旋抛却”表达了诗人: A. 对音乐的热爱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春天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变化。
  • 苏轼《定风波》:通过更为乐观的视角来面对人生的波折,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许宝蘅的诗集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