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微之》
时间: 2025-01-26 23:09: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帝城行乐日纷纷,天畔穷愁我与君。
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
何处琵琶弦似语,谁家呙堕髻如云。
人生多少欢娱事,那独千分无一分。
白话文翻译:
在帝城的欢乐日子里人声喧嚣,然而在天边的愁苦我与你同在。秦地的女子笑着歌唱,却看不到春天的景象;而巴山的猿猴却在夜里啼哭,声声入耳。哪里传来琵琶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谁家女子的发髻如云般松散?人生中有多少欢娱的事情,偏偏我却只能分得千分之一,连一分的快乐也没有。
注释:
- 帝城: 指的是长安,即唐朝的都城。
- 穷愁: 深重的忧愁,尽头的忧愁。
- 秦女: 指的是来自秦地的女子,象征着美丽的歌声。
- 巴猿: 巴山的猿猴,常在夜晚啼叫,象征孤独与忧伤。
- 琵琶: 一种弦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
- 呙堕髻: 形容女子的发髻松散,暗示生活的无奈与忧愁。
典故解析:
- 秦女: 秦地以美女著称,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 巴猿: 巴山猿的啼叫常常被用来代表孤独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关注社会民生,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在长安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在欢乐的表象下所感受到的深沉愁苦,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寄微之》以其清新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通过对比展示了繁华与孤独的矛盾。在“帝城行乐日纷纷”一句中,诗人描述了长安的热闹和欢愉,然而随之而来的“天畔穷愁我与君”则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秦女的欢歌与巴猿的啼哭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缺失与夜晚的悲伤,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何处琵琶弦似语”的提问,表达了对音乐的渴望和对情感的追寻,而“谁家呙堕髻如云”则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困扰与烦恼。最后一句总结了人生的无常与失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悲凉。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具有深厚的情感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城行乐日纷纷: 描绘了长安城中热闹的欢乐场景。
- 天畔穷愁我与君: 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共度的忧愁。
- 秦女笑歌春不见: 秦地的女子在春天的欢歌中却缺少春天的美好。
- 巴猿啼哭夜常闻: 夜晚的猿猴啼叫,传递着孤独的情感。
- 何处琵琶弦似语: 追问琵琶声的来源,暗示对情感的渴望。
- 谁家呙堕髻如云: 形容女子的头发松散,映射生活的无奈。
- 人生多少欢娱事: 对人生中欢乐事物的反思。
- 那独千分无一分: 强调自己在欢乐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欢乐与孤独的对比,强化诗歌的情感。
- 拟人: 巴猿的啼哭赋予动物以情感,使得孤独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个人在繁华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探讨了人生的欢乐与悲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城: 代表繁华与热闹。
- 秦女: 美丽与歌声的象征。
- 巴猿: 孤独与悲伤的象征。
- 琵琶: 情感的表达和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女”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美丽和欢乐
- C. 悲伤
- D. 繁华
-
“何处琵琶弦似语”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音乐
- B. 友情
- C. 爱情
- D. 自由
-
本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与无奈
- C. 自然
- D. 战争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方面有相似之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生活的艰辛,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深情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