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年荔子熟南风,莫愁留滞太史公。
五月照江鸭头绿,六月连山柘枝红。
白话文翻译:
今年荔枝已经成熟,南风徐来,不用忧虑滞留在太史公那里。
五月的阳光照射在江面上,鸭头的绿意渐显;六月的山间,柘枝的红果也开始显现。
注释:
- 荔子:指荔枝,夏季成熟的水果,象征着丰收和喜悦。
- 南风:指温暖的南风,象征着春夏的气息,带来丰收的时节。
- 太史公: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因其著作《史记》而闻名,诗中提到的“滞留”暗指对历史的沉思。
- 照江:指阳光照耀江面,描绘出明媚的景象。
- 鸭头绿:形容江面上鸭子的颜色,生动而形象。
- 连山柘枝红:描绘了六月时山中的柘树果实成熟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清新明快、情感真挚而著称,受到后世广泛推崇。黄庭坚的诗作往往融入个人生活与自然风光,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荔枝成熟的季节,诗人借助美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太史公”,寓意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当下的珍惜。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以荔枝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生活的热情。诗的开头,诗人用“今年荔子熟南风”来描绘荔枝的丰收,不仅凸显了自然的富饶,也传达了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接着“莫愁留滞太史公”,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五月照江鸭头绿,六月连山柘枝红”,诗人通过描绘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象,传达出季节变化带来的生机与美好。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极具生活情趣的一面。同时,诗中时而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哲思。
整首诗言简意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体现了黄庭坚诗作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年荔子熟南风:今年荔枝成熟,正值夏季,南风轻拂,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
- 莫愁留滞太史公:不必忧虑历史的沉重,太史公的历史著作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
- 五月照江鸭头绿:五月的阳光照耀着江面,鸭子的身影映衬出活泼的景象。
- 六月连山柘枝红:到六月,连绵的山脉中,柘树的果实开始成熟,展现出丰收的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荔子成熟比喻着生活的丰饶,传达出一种美好的愿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运用“荔子”、“鸭头绿”、“柘枝红”等意象,生动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富有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丰收展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子:象征着夏季的丰收与美味,代表了生活的美好。
- 南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带来新生与希望。
- 鸭头绿:生动地描绘出江面的活力与生动,体现了自然的美。
- 柘枝红:象征着丰收的季节,展现了自然的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今年荔子熟南风”中“荔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树
- B. 一种水果
- C. 一种花
-
诗中提到的“太史公”是指?
- A. 诗人自己
- B.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
- C. 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
诗中描绘的季节变化是?
- A. 春天和冬天
- B. 夏天和秋天
- C. 春天和夏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食荔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通过荔枝描绘丰收的季节,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 苏轼《食荔枝》:同样以荔枝为题,但更多地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但侧重点不同,黄庭坚更强调自然的丰收,而苏轼则更注重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