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城五十里,忽见大冈山。
绝顶平而坦,荒蹊阻且弯。
浓阴隐现际,落照有无间。
遥睇人烟少,白云自往还。
白话文翻译:
离城五十里,忽然看见大冈山。
山顶平坦而宽阔,崎岖的小路阻碍且弯曲。
浓密的树阴隐约出现在山边,落日的余晖时隐时现。
远远望去,看到人烟稀少,白云自在地来来往往。
注释:
- 冈山:高大的山,冈指山脊。
- 绝顶:山的顶峰。
- 荒蹊:荒凉的小路。
- 浓阴:浓密的树荫。
- 落照:夕阳的光辉。
- 人烟少:人迹稀少。
- 白云自往还:白云自由地飘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山水自然的幽静与人迹罕见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欣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洪成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动荡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许多文人开始关注自然景观,以此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冈山树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冈山的壮丽与人迹罕至的恬静。开头的“去城五十里,忽见大冈山”不仅交代了诗人行走的距离,也暗示了从喧嚣的城市到宁静自然的心灵转变。接下来的“绝顶平而坦,荒蹊阻且弯”展现了山顶的壮阔与小路的曲折,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自然的雄伟与人类的渺小。
“浓阴隐现际,落照有无间”两句描绘了夕阳下的山林景象,浓密的树阴与落日余晖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温暖的氛围。最后两句“遥睇人烟少,白云自往还”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飘逸与自由,仿佛诗人置身于这片天地之间,心灵也随之释放,远离尘世的烦恼。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境深远,笔调清新,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对人世的淡泊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去城五十里,忽见大冈山”:诗人描述了离开城市的距离,突然看到高大的冈山,表现出一种意外的美好。
- “绝顶平而坦,荒蹊阻且弯”:山顶的广阔与小路的曲折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人迹罕至的自然状态。
- “浓阴隐现际,落照有无间”:描绘了树影和夕阳交错的美丽景象,营造出温柔而神秘的氛围。
- “遥睇人烟少,白云自往还”:远望人烟稀少,白云自由来去,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自由的感觉。
-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绝顶平而坦”与“荒蹊阻且弯”的对比,突出自然的广阔与人类活动的有限。
- 意象:浓阴、落照、白云等意象,营造出诗歌的自然美感与宁静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城市生活的反思,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冈山: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浓阴:代表自然的庇护与安宁。
- 落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白云:寓意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大冈山”指的是: A. 高大的山脊
B. 一座城市
C. 一条河流
D. 一片森林 -
“遥睇人烟少,白云自往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自由
C. 忧伤
D. 喜悦 -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城市的热爱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自然的向往与反思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柳宗元《小石潭记》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但风格较为豪放,与洪成度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精华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