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外观刈熟,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喜作二》

时间: 2025-01-27 04:34:13

潮到灵桥绿绕船,海边力穑屡丰年。

淡青山色深黄稻,恰似胥门九月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门外观刈熟,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喜作二
作者:范成大 〔宋代〕

潮到灵桥绿绕船,海边力穑屡丰年。
淡青山色深黄稻,恰似胥门九月天。


白话文翻译:

在东门外观看稻谷已成熟,乡间的租米船相继驶入门口,兴奋地写下这两句。
潮水涌到灵桥,绿色的水环绕着船只,海边丰收的稻谷年年丰盛。
淡青色的山影映衬着深黄的稻谷,正如胥门的九月天。


注释:

  • 刈熟:收割成熟的稻谷。
  • 租米船:租用来运输稻米的船只。
  • 灵桥: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是附近的桥。
  • 力穑:努力耕作、收获的意思。
  • 胥门: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名,意指丰收的季节。

典故解析:
“胥门”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地方的名称,常用于描绘丰收的场景。这与古时农民期待丰收的心情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无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和田园风光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农村的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丰收季节,表达了农民对稻谷丰收的喜悦与感慨。在那个时代,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丰收意味着生活的富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丰收的喜悦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美。首句“东门外观刈熟”直接引入了主题,诗人站在东门外,目睹了稻谷的成熟,暗示着辛勤耕作的成果。而“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则表现了丰收后,乡民们忙着运送稻米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欢乐。

随着诗歌的深入,第二联“潮到灵桥绿绕船”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面,潮水涌动,船只在绿色的水中穿行,这种清新的自然气息与丰收的氛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最后两句“淡青山色深黄稻,恰似胥门九月天”通过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青山与金黄的稻谷相映成趣,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赐予和农民的幸福。

整首诗将自然景物与农民的生活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门外观刈熟”:诗人站在东门外,目睹稻谷已经成熟,表现出对农业劳动成果的欣喜。
    • “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描述乡民们忙碌的情景,租船运送稻米,体现了丰收带来的忙碌与喜悦。
    • “潮到灵桥绿绕船”:描绘了潮水涌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海边力穑屡丰年”:强调了海边的丰收与农民的辛勤耕作。
    • “淡青山色深黄稻”:对比山色与稻谷色彩,构成鲜明的视觉效果。
    • “恰似胥门九月天”:用季节的变化来引出丰收的喜悦,象征着美好的秋季。
  • 修辞手法:

    • 对比:淡青色的山与深黄的稻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视觉冲击力。
    • 隐喻:将自然景象与丰收的心情相结合,表现诗人内心的感受。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农民的辛勤与希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稻谷:象征着丰收、富饶。
    • 船只:代表着乡民的劳动与生活。
    • 山水: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体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门外”指的是哪里? A. 东方的门
    B. 乡村的一个地方
    C. 城市的门口

  2. 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包含哪些元素? A. 山与水
    B. 风与雨
    C. 云与雾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丰收的喜悦与自然的赞美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诗》:描绘农村生活的诗歌。
  • 《秋夕》:另一首描写丰收与自然的诗。

诗词对比:

  • 张继的《枫桥夜泊》与范成大的本诗,都是描写自然与人生活的诗,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与思乡的情感,而后者则表现丰收的喜悦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汇编了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