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途口占 吴则礼 〔宋代〕
九年脚不踏梁宋,踽踽归来成靦颜。 秃发覉臣端饱在,淮南天遣米如山。
白话文翻译:
九年来脚未曾踏上梁宋之地,孤独地归来,面带羞愧之色。 作为被羁押的臣子,却吃得饱饱的,淮南地区上天赐予的米粮堆积如山。
注释:
- 梁宋:古代地名,今河南一带。
- 踽踽:孤独的样子。
- 靦颜:面带羞愧之色。
- 秃发:指头发稀疏或秃顶,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 覉臣:被羁押的臣子。
- 端饱:吃得饱饱的。
- 淮南:地名,今安徽、江苏一带。
- 天遣:上天赐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这首诗反映了作者长期流离失所后的归乡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长期流亡或被羁押后,终于得以归乡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反思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长期流离失所后的归乡之情。首句“九年脚不踏梁宋”,直接点明了作者离开家乡已有九年之久,这种长时间的离别无疑给作者带来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次句“踽踽归来成靦颜”,描绘了作者孤独归来的形象,面带羞愧之色,这羞愧可能来自于对家乡的愧疚,也可能来自于对自己境遇的不满。后两句“秃发覉臣端饱在,淮南天遣米如山”,则展现了作者虽然身为被羁押的臣子,但生活却并不困顿,淮南地区的米粮丰富,仿佛是上天赐予的。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归乡情景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九年脚不踏梁宋”,通过时间的强调,突出了作者离乡之久,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次句“踽踽归来成靦颜”,通过“踽踽”和“靦颜”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孤独归来的情景,以及内心的羞愧和不安。
- 后两句“秃发覉臣端饱在,淮南天遣米如山”,通过对生活状况的描述,展现了作者虽然身份受限,但生活并不困顿,淮南地区的米粮丰富,仿佛是上天赐予的。
修辞手法:
- “踽踽”和“靦颜”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归来的形象更加生动。
- “秃发覉臣端饱在”中的“秃发”和“覉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身份和境遇。
- “淮南天遣米如山”运用了夸张手法,强调了米粮的丰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归乡与反思,通过对归乡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反思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踽踽”:孤独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归来的孤独感。
- “靦颜”:羞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羞愧。
- “秃发”:身份的意象,突出了作者的身份和境遇。
- “米如山”:丰富的意象,强调了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作者离开家乡多久了? A. 五年 B. 九年 C. 十年 答案:B
-
作者归来的形象是怎样的? A. 孤独而羞愧 B. 快乐而自豪 C. 平静而满足 答案:A
-
淮南地区的米粮如何? A. 稀缺 B. 一般 C. 丰富如山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吴则礼的《归途口占》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吴则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境遇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人传略》:提供了宋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吴则礼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