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好学》
时间: 2025-01-10 19:28:4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司马光好学
作者: 朱熹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此处为原文)
白话文翻译:
司马温公(司马光)小时候,学习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和众兄弟一起学习时,大家都已经熟练地背诵完毕,而他却独自一人拉下帷幕,继续苦读,直到能够双倍地背诵才停下来。他付出多倍的努力,最终也取得了远大的成就;他所精心背诵的东西,终身也不会忘记。温公曾说,书籍不能不反复诵读。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在夜深人静时,他都在吟诵文句,思考其含义,收获颇丰。
注释:
- 温公:指司马光,字君实,号温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
- 倍诵:指加倍地背诵,强调学习的勤奋。
- 不寝:指在夜间不睡觉,表示学习的刻苦。
典故解析:
司马光的勤学好问和对知识的渴求可追溯到《史记·司马相如传》中,司马光在年轻时为追求知识而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教育和伦理方面。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旨在借司马光的学习经历,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教育的重视。
诗歌鉴赏:
《司马光好学》通过描绘司马光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展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追求。诗中深刻地揭示了勤奋学习的价值,强调了记忆与反复诵读的重要性。朱熹通过对司马光形象的刻画,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后人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断努力追求知识,终有所成。此外,诗中提到的“书不可不成诵”,更是强调了读书的必要性,反映了当时文化氛围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实教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说明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差,学习上遇到困难。
-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他和兄弟们共同学习,大家都已经熟悉地背诵。
- “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而他却不随大流,独自一人拉下帷幕,继续学习。
- “迨能倍诵乃止。”:直到他能双倍地背诵才停下。
- “用力多者收功远。”:强调付出努力的人最终会有远大的成就。
- “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他所认真背诵的东西,终身难忘。
-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他常常说书籍必须反复诵读。
-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不论是在马背上,还是夜深时不睡觉。
-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吟诵文章,思考其意义,收获颇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常用对称的结构,使得内容更具韵律感。
- 比喻:如用“倍诵”比喻学习的努力程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倡导读书要反复诵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通过司马光的例子,鼓励后人要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象征知识和智慧的载体。
- “倍诵”:象征学习的努力和执着。
- “夜”:象征刻苦学习的时刻,表现出学习的艰辛与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司马光小时候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
- A. 记忆力差
- B. 不会书写
- C. 不喜欢学习
- D. 家庭贫困
-
司马光在学习时常常在哪里吟诵文句?
- A. 学校
- B. 马背上
- C. 图书馆
- D. 家庭书房
-
诗中提到的“书不可不成诵”是什么意思?
- A. 书籍不需要读
- B. 读书要反复背诵
- C. 书籍随便读
- D. 书籍只需理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劝学》 颜真卿:同样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风格上更加激昂和豪放。
- 《春晓》 孟浩然:以自然为背景,反映出另一种学习与思考的境界。
参考资料:
- 朱熹《集注》
- 《三朝名臣言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