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试后筵上别同人》

时间: 2025-01-10 23:08:19

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

同年多是长安客,不信行人欲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试后筵上别同人
杜荀鹤 〔唐代〕
日午离筵到夕阳,
明朝秦地与吴乡。
同年多是长安客,
不信行人欲断肠。

白话文翻译:

在离别的宴会上,太阳已经升到中天,等到夕阳西下,我就要告别了。明天我将去往秦地,而你们则去往吴乡。我们这一年同样是长安的客人,难以相信行人心中会如此伤感,仿佛要断肠一般。

注释:

  • 离筵:离别的宴席,此处指送别的宴会。
  • 秦地:指陕西一带,古代秦国的地盘。
  • 吴乡:指江苏一带,古代吴国的地盘。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西安。
  • 欲断肠:形容离别时的极度悲伤。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长安客”指代的是离开长安的游子,反映出唐代士人的游子心态和离别情感,常见于古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荀鹤,字季明,号白石,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游子心情,被誉为“诗中无物”的代表。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关试后,诗人面临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即将踏上新旅途的惆怅。诗中所描绘的离别场景,是古代士人应试后常见的情形,反映出社会对考试和仕途的重视。

诗歌鉴赏:

《关试后筵上别同人》通过简单的描写,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离别宴席的场景,日午时分,宴会正酣,然而夕阳的出现暗示着离别的来临,这种时空的转换使得离别显得更加沉重。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用“同年多是长安客”来强调大家都是在长安生活的朋友,而离别的痛楚因为彼此的情谊而更加深刻。

整首诗的情感由浅入深,先是宴席的欢愉,再到对明日的惆怅,最后以“欲断肠”作为结尾,情感达到高潮。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反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杜荀鹤细腻而真挚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午离筵到夕阳:正值中午,离别的宴席已接近尾声,落日即将西沉,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
  2. 明朝秦地与吴乡:明天将分别前往不同的地方,秦地和吴乡象征着各自不同的未来。
  3. 同年多是长安客:同一年的朋友,多是来自长安,强调了彼此之间的亲密。
  4. 不信行人欲断肠:行人之间的情谊深厚,离别时的痛苦几乎让人断肠,表达了深切的离愁。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日午、夕阳、秦地、吴乡等意象的运用,形成了鲜明的时间和空间对比,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离别的伤感与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写离别的宴席,诗人传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未来不确定性的惆怅,展现出士人心中的孤独与忧愁。

意象分析:

  • 日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暗示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
  • 夕阳:代表着生命的轮回与结束,也暗示着未来的无奈。
  • 秦地与吴乡:象征着人生的轨迹与选择,反映出离别的无奈与情感的纷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陕西
    C. 四川
    D. 河南

  2. “欲断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伤感
    C. 愤怒
    D. 平静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爱情
    B. 离别
    C. 战争
    D.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之涣
  • 《离骚》 屈原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杜荀鹤的《关试后筵上别同人》,两首诗都是表现离别之情,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与忧伤,而杜荀鹤则带有淡淡的惆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