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39:12意思解释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原文展示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
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莫为姬姜厌憔悴,把酒论文话偏长。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我惆怅地望着几棵梅树,手杖一拄,走来走去。前些时日,雪压着梅花找不到踪影,昨夜月光明亮,梅花依旧开放。
我折下一枝寄给远方的友人,心中怜惜她如同美玉,思念之情让人恨不得化作灰烬。沉吟于日落时分,寒鸦飞起,目送着那柴荆的路途独自而归。
山上残雪映衬着空旷的堂室,仿佛回想起当年在辋口庄的情景。门不必锁上,客人来了可以随意进入,共同在藜床上闲聊。
老朋友听说我还在歌唱,妙语空中流转,令人醉心墨香。不要因为姬姜的憔悴而厌倦,把酒言欢,讨论学问,感情反而更长久。
注释
- 惆怅:忧愁、伤感。
- 杖藜:用手杖拄着,藜是植物名,常用作手杖。
- 无寻处:无处可寻,指梅花在雪中被压而难以看到。
- 折寄:折下寄送,表示思念之情。
- 劫成灰:形容痛苦的思念可能会让人心如死灰。
- 寒鸦:冬天的乌鸦,象征孤独与冷清。
- 辋口庄:朱熹曾居住的地方,意象中包含着怀旧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仲明,号晦庵,南宋理学家、哲学家、诗人。作为理学的主要代表,朱熹对儒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雪后,表现了对梅花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关怀。在雪后宁静的环境中,诗人通过对梅花与友人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惆怅之情。
诗歌鉴赏
朱熹的《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承载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诗中开篇便以“惆怅”二字引出情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感伤。梅花作为一种冻天绽放的花卉,象征着坚韧与希望,诗人在雪压之下,依旧能看到梅花的坚强与美丽,暗示了生活中的逆境与希望并存。
在第二首中,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提到“辋口庄”,勾起了对友人的美好回忆。通过对友人相聚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把酒论文”则表现出在闲适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多么美好。这种古典的情感表达,展示了朱熹作为理学家的深厚文化素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情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惆怅江头几树梅:开篇即以情感引入,梅树象征生命力,表达诗人对江边梅树的惆怅之情。
- 杖藜行绕去还来:通过杖藜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的徘徊与无奈。
- 前时雪压无寻处:回忆曾经的雪压下的梅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遗憾。
- 昨夜月明依旧开:月光照耀下,梅花依然开放,暗示希望的存在。
- 折寄遥怜人似玉:折下梅花寄给友人,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相思应恨劫成灰:思念之情让人心痛,恨不得化作灰烬。
- 沉吟日落寒鸦起:描绘日落时分的孤独感,寒鸦象征孤独。
- 却望柴荆独自回:诗人回望远方,感受到孤独与寂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玉”,表现出对其的珍视。
- 拟人:梅花在雪中依旧开花,赋予了生命力与坚韧的特质。
- 对仗:如“寒鸦起”和“柴荆回”,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虽然有惆怅的情感,但更显出希望与坚韧。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诗人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悠远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希望。
- 雪:象征寒冷与孤独,反衬出梅花的美丽。
- 月亮:象征光明与希望,照亮孤独的夜晚。
- 寒鸦:象征孤独的旅程,表现诗人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惆怅”一词的意思是: a) 高兴
b) 悲伤
c) 忧愁
d) 兴奋 -
诗人提到的“梅花”象征着: a) 美丽
b) 希望与坚韧
c) 冷漠
d) 伤感 -
在诗中,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a) 忘记
b) 寂寞
c) 深情厚谊
d) 疏远
答案: 1-c,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朱熹的《次韵雪后书事二首》与王安石的《梅花》:两首诗都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在寒冷环境中对生命的赞美,但朱熹更强调友情的思念,而王安石则更突出梅花的坚韧和美丽。
参考资料
- 《朱熹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