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追悼亲哥 王炎 〔宋代〕
昔在清华日,明珠掌上新。 岂期吾薄福,不见汝成人。 荒冢魂长夜,空山草自春。 姜凉无限恨,独坐一沾巾。
白话文翻译:
昔日我们在繁华的日子里,你如同掌上的明珠般新鲜。 没想到我福气浅薄,无法看到你长大成人。 你的灵魂在荒凉的坟墓中度过漫长的夜晚,空旷的山野中草木依旧自顾自地生长。 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遗憾,独自坐着,泪水沾湿了手巾。
注释:
- 清华日:指繁华的日子。
- 明珠掌上新:比喻弟弟年轻、珍贵。
- 薄福:福气浅薄。
- 荒冢:荒凉的坟墓。
- 空山草自春:空旷的山野中草木依旧自顾自地生长,比喻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孤独。
- 姜凉:悲伤、凄凉。
- 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含蓄深沉。此诗为悼念已故的亲哥哥而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失去亲哥哥之后,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哥哥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亲哥哥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伤。诗中,“明珠掌上新”一句,以明珠喻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哥哥年轻时的美好形象。而“荒冢魂长夜”和“空山草自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最后两句“姜凉无限恨,独坐一沾巾”,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悲伤和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悼亡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清华日,明珠掌上新。”:回忆过去繁华的日子,哥哥如同掌上的明珠般珍贵。
- “岂期吾薄福,不见汝成人。”:没想到我福气浅薄,无法看到哥哥长大成人。
- “荒冢魂长夜,空山草自春。”:哥哥的灵魂在荒凉的坟墓中度过漫长的夜晚,空旷的山野中草木依旧自顾自地生长。
- “姜凉无限恨,独坐一沾巾。”: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遗憾,独自坐着,泪水沾湿了手巾。
修辞手法:
- 比喻:“明珠掌上新”比喻哥哥年轻、珍贵。
- 对比:“荒冢魂长夜”和“空山草自春”通过对比,突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
- 直抒胸臆:“姜凉无限恨,独坐一沾巾”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遗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已故亲哥哥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伤。诗人通过回忆和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逝去亲人的无法释怀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珠:比喻哥哥年轻、珍贵。
- 荒冢:荒凉的坟墓,象征死亡和孤独。
- 空山草自春:空旷的山野中草木依旧自顾自地生长,象征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明珠掌上新”比喻了什么? A. 哥哥年轻、珍贵 B. 时间的无情 C. 生命的孤独 答案:A
-
诗中的“荒冢魂长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哥哥的思念 B. 对生命的感慨 C. 对时间的无情 答案:A
-
诗中的“姜凉无限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哥哥的思念 B. 对生命的感慨 C. 对时间的无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伤。
诗词对比:
- 王炎《追悼亲哥》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伤,但王炎的诗更加简洁深沉,而苏轼的诗则更加细腻感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词作风格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