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阁学挽诗三首》

时间: 2025-01-25 03:39:16

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

莫年登近侍,再起殿南州。

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

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莫年登近侍,再起殿南州。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

白话文翻译:

人们推崇这位年高德劭的哲人,他的稳重可以镇住浮躁之气。晚年他登上近侍之位,再次在南方州郡崛起。他不喜欢分封铜虎符,正期待着拄着玉鸠杖安享晚年。为何他归来不久,就仙逝而去,难以挽留。

注释:

  • 物望:众人的期望。
  • 耆哲:年高而有德的人。
  • 岿然:稳固不动的样子。
  • 镇浮:镇住浮躁之气。
  • 莫年:晚年。
  • 近侍:皇帝身边的侍从。
  • 殿南州:在南方州郡担任重要职位。
  • 铜虎:铜制的虎符,古代兵权的象征。
  • 杖玉鸠:拄着玉制的鸠杖,象征安享晚年。
  • 胡然:为何。
  • 仙去:指去世。
  • 杳难留:难以挽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文学造诣深厚,擅长表达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悼念一位年高德劭的官员而作,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和对其逝去的哀悼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年高德劭的官员的描绘,展现了他稳重、不慕权势的品质,以及对他晚年生活的美好期待。诗中“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一句,既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的稳定作用。“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不慕权势,向往安享晚年的心态。最后两句“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则表达了对这位官员逝去的哀悼和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挽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首句赞扬这位官员的德行和稳重,能够镇住社会的浮躁之气。
  • “莫年登近侍,再起殿南州”:描述他晚年登上高位,再次在南方州郡担任重要职位。
  • “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表达他不慕权势,向往安享晚年的心态。
  • “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最后两句表达对他逝去的哀悼和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岿然可镇浮”用“岿然”比喻他的稳重,能够镇住浮躁之气。
  • 对仗:“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中“铜虎”与“玉鸠”形成对仗,表达他不慕权势,向往安享晚年的心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年高德劭的官员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其逝去的哀悼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稳重、不慕权势品质的赞美。

意象分析:

  • “岿然”:稳固不动的样子,象征他的稳重。
  • “铜虎”:古代兵权的象征,代表权势。
  • “玉鸠”:象征安享晚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岿然可镇浮”中的“岿然”是什么意思? A. 稳固不动的样子 B. 浮躁的样子 C. 快速的样子 D. 缓慢的样子 答案:A

  2. 诗中“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表达了什么? A. 对权势的向往 B. 对安享晚年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向往 D. 对旅行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挽歌》: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炎的《李阁学挽诗三首》与王安石的《挽歌》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但王炎的诗更注重对逝者品质的赞美,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王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