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时间: 2025-02-04 16:5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
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
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
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
人境顿姜凉,物情亦凄恻。
居愁岂无端,感叹继韩笔。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天空晴朗明净,秋日的气息愈发萧瑟。
边塞的马在风中嘶鸣,候鸟在黄昏时分悲鸣哀吊。
草木已收敛了它们的花朵,天地之间失去了色彩。
归来的鸿雁在谋划稻谷和粮食,飞翔的猎鹰则在进行快速的捕猎。
人间顿时感到一阵寒凉,万物的情感也显得凄凉。
我心中的忧愁难道没有原因,感叹也在延续着韩愈的笔墨。
注释:
- 澄霁:形容天空晴朗清澈。
- 萧瑟:形容秋天的风景冷清、凄凉。
- 塞马:边塞的马匹,多指军马。
- 候虫:指秋天的虫子,常常在傍晚时发出哀鸣。
- 卉木:草木的总称。
- 来鸿:归来的鸿雁,象征着离别与归来。
- 稻粱:稻谷和粮食的统称。
- 姜凉:比喻天气逐渐转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汇历史典故和个人体验。
创作背景:
《秋怀》是卫宗武在秋天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忧伤情绪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人心的凄凉,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怀》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开篇的“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即刻引出秋天的清冷与空旷,给人一种寂寞的感觉。接下来的“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则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的悲鸣,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
在“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中,诗人通过草木的凋零,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相互映衬,赋予了诗歌更深的情感内涵。接着,“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展示了秋天的丰收与猎捕,然而在这丰盛的背后,诗人却感受到人世间的寒凉与凄苦。
最后两句“居愁岂无端,感叹继韩笔”,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忧愁,也提及了文学传统的延续,显示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学的敬重。在这首诗中,卫宗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
- 描绘秋日的天空清澈明亮,气候逐渐转凉,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
- 边塞的马在风中嘶鸣,候鸟在黄昏时分哀鸣,表现出自然界的孤寂与伤感。
-
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
- 草木开始凋零,天地失去生机,暗示了生命的流逝和秋天的萧条。
-
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
- 鸿雁归来寻找食物,猎鹰快速捕猎,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存竞争。
-
人境顿姜凉,物情亦凄恻。
- 人的感受和万物的情感都显得凄凉,突显人心的寒冷与孤独。
-
居愁岂无端,感叹继韩笔。
- 诗人感慨愁苦的来源,提到继承韩愈的笔法,表现出对文学的追求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情景与人心的孤寂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候虫的悲鸣赋予了自然生命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世间凄凉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愁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空:象征着清冷与孤独。
- 候虫: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悲凉。
- 来鸿:象征着离别与归来,蕴含着思乡之情。
- 飞隼:代表着生存的竞争与猎捕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秋空”给人什么感觉?
- A. 温暖
- B. 清冷
- C. 舒适
-
“候虫悲吊夕”中“候虫”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虫子
- B. 春天的鸟
- C. 夏天的花
-
诗中提到的“来鸿”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与归来
- B. 自由与快乐
-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写秋天的孤寂与思念,但杜甫更强调对亲人的思念与生活的艰辛,相较于卫宗武的自然描写,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