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时间: 2025-01-27 03:45:01

平生梦不遇邯郸,学道求仙兴已阑。

旋改诗编入新刻,重寻琴谱发清弹。

不惭晚境为寒峻,翻笑当年慕势官。

志业无成年及耄,那知身反误儒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成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平生梦不遇邯郸,
学道求仙兴已阑。
旋改诗编入新刻,
重寻琴谱发清弹。
不惭晚境为寒峻,
翻笑当年慕势官。
志业无成年及耄,
那知身反误儒冠。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的梦想未能在邯郸实现,
追求道理和寻求仙道的兴致已渐渐淡去。
我重新编写诗歌,加入新的刻本,
又重新寻找琴谱,发出清脆的弹奏声。
不为晚年的境遇感到惭愧,
反而嘲笑当年对权势的追逐。
志向事业到老却没有成就,
谁知我反而误入了儒生的圈子。

注释:

  1. 邯郸:古代赵国的一个城市,传说中有求道成仙的故事,代表追求理想与成就。
  2. 学道求仙:指追求道教的哲学和修炼,以求长生不老。
  3. 寒峻:形容晚年的孤寂和艰难。
  4. 慕势官:指向权贵和官职的向往。
  5. 志业:指志向和事业。

典故解析:

  • 邯郸梦:源于《庄子》中的“邯郸学步”典故,意指追求虚幻的理想,最终却失去了本来的自我。
  • 儒冠:比喻读书人所追求的地位和荣誉,反映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讽刺和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卫宗武,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怀和哲理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常常反映个人的生活哲学和对世事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卫宗武晚年,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展现出对当年心怀壮志的自嘲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自嘲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提到“梦不遇邯郸”和“学道求仙兴已阑”,表达了他对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尤其是对年轻时追求的道理和仙道的淡漠。接着,诗人通过“旋改诗编入新刻”和“重寻琴谱发清弹”这两句,表现出他仍然保持着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尽管此时的他已不再年轻。

“不惭晚境为寒峻,翻笑当年慕势官”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人不再为自己的晚年境遇感到羞愧,反而嘲笑自己曾经对权势的渴望。这种转变显示了他的心态从追求功名利禄转向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审视。

最后两句“志业无成年及耄,那知身反误儒冠”则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诗人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虽然身处于儒生的身份中,但却未能实现当初的志向。这种自我反思与对往事的追忆,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人性的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梦不遇邯郸:一生的追求未能如愿以偿,邯郸象征理想。
  • 学道求仙兴已阑:对道教和理想追求的兴趣已减退。
  • 旋改诗编入新刻:转向诗歌创作,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 重寻琴谱发清弹:重拾音乐,寻求内心的平静。
  • 不惭晚境为寒峻:对晚年的困境不感到惭愧,表现出洒脱。
  • 翻笑当年慕势官:回顾往昔对权势的追求,带有嘲讽。
  • 志业无成年及耄:年纪渐长,却未能有所成就。
  • 那知身反误儒冠:反思自己的身份和追求,意识到误入了儒生的角色。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峻”和“势官”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那知身反误儒冠”表达对自身处境的疑惑和不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展现了对年轻时追求的反思和晚年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邯郸:象征理想与追求。
  2. 琴谱:象征艺术与内心的和谐。
  3. 寒峻:暗示晚年的孤独与艰难。
  4. 儒冠:象征传统文化和社会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邯郸”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个人身份
    答案:b

  2. 诗人对晚年境遇的态度是?
    a) 感到羞愧
    b) 无所谓
    c) 感到自豪
    答案:b

  3. 诗中的“琴谱”象征什么?
    a) 权力
    b) 传统
    c) 艺术与内心的和谐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卫宗武的《偶成》更具自省和哲理性,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豪情的豪迈与不羁。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精华》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