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时间: 2025-01-11 14:19: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作者: 贺铸 〔宋代〕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白话文翻译
在花园深处,似乎没有通向外界的路。
在碧纱窗影下,映衬着洁白的芙蓉花。
当初我特别恨那五更的钟声。
在分别的地方,斜月照在小窗帘上。
楚地的梦境已然变得冷清,踪影全无。
一对金缕的枕头,却只剩半床的空虚。
画桥临水而建,位于凤城的东边。
楼前的柳树,几度在秋风中憔悴。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院:花园,指种植花木的院落。
- 碧纱窗:用碧色纱布做的窗帘。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丽和清纯。
- 五更钟:指清晨五更时分的钟声,常常代表分离的时刻。
- 楚梦:指梦中景象,楚地是古地名,有思乡的意味。
- 金缕枕:用金线缝制的枕头,象征珍贵美好。
- 画桥:描绘精美的桥。
典故解析
“楚梦”典故出自《离骚》,用以表现对故土的思念。古代文人常以梦境寄托情感,表现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62年-1126年),字方回,号宛丘,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婉约。其作品多描绘爱情和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此表达对离别的伤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词作,贺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开头“花院深疑无路通”便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氛围,仿佛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内心的烦恼无法向外倾诉。接着“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将美丽的芙蓉花与窗影的幽静结合,形成一种清雅而又淡淡的忧伤。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充满了怨恨,尤其是“五更钟”的钟声,象征着离别的时刻,让人心生不忍。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描绘了一种柔和的夜色,月光透过窗帘,似乎在提醒诗人过去的美好时光。此后“楚梦冷沈踪”则转向对梦境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失去的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独特,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院深疑无路通”:花园深处似乎没有通向外界的路,暗示孤独和无奈。
-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窗影映衬着美丽的芙蓉花,象征美好却又脆弱的爱情。
- “当时偏恨五更钟”:对钟声的怨恨,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无奈与痛苦。
-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分别的地方,小窗帘在斜月下,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楚梦冷沈踪”:梦境变冷,踪影全无,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失落。
-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金缕枕象征珍贵,半床空则代表心灵的孤独。
- “画桥临水凤城东”:画桥与水的结合,描绘出美丽的意境。
-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柳树在秋风中憔悴,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感伤。
修辞手法
此词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情的表现力。比如“斜月小帘栊”中“斜月”与“小帘”的对仗,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细腻。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思念与离别展开,表现了对爱人和过去时光的眷恋,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院:象征美丽与纯真的爱情。
- 芙蓉:代表着清秀与高洁。
- 五更钟:象征离别的时刻与无奈。
- 楚梦:蕴含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往昔的怀念。
- 金缕枕:象征珍贵的情感与孤独。
- 画桥:象征美好与宁静。
- 柳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贺铸
C. 苏轼
D. 陶渊明 -
“五更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旅行
D. 快乐 -
“楚梦冷沈踪”中的“楚梦”主要代表什么?
A. 对故土的思念
B. 梦境的美好
C. 恋人的身影
D. 孤独的感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思乡与离愁的情感。
- 李清照《如梦令》:抒发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诗词对比
贺铸的《小重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贺铸更侧重于孤独与失落,李清照则多了一份柔情和细腻。两者皆通过自然意象展现内心情感,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