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正月二日鸡初鸣梦至一山寺名凤山其尤胜处曰咮轩予为赋诗既觉不遗一字》

时间: 2025-01-25 21:36:55

已穷阿閤胜,更作咮轩游。

不尽山河大,无根日月浮。

吾身元是幻,何物彊名愁。

久觅卓庵处,是间应可留。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丁巳正月二日鸡初鸣梦至一山寺名凤山其尤胜处曰咮轩予为赋诗既觉不遗一字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已穷阿閤胜,更作咮轩游。
不尽山河大,无根日月浮。
吾身元是幻,何物彊名愁。
久觅卓庵处,是间应可留。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游览了阿閤的胜景,现在又来到咮轩游玩。
这大山河无穷无尽,日月在空中也没有根基。
我的身体本来就是幻影,何必执着于名利的忧愁。
我长久寻找一个卓然独立的地方,想必这里可以让我停留。


注释:

  • 阿閤:指一个地方的名字或名胜。
  • 咮轩:是凤山的一处胜地,可能为诗人所爱之地。
  • 无根日月浮:意指日月无所依附,隐喻人生的无常。
  • :指虚幻,非真实的存在。
  • 名愁:对名利的执念与烦恼。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幻”与“名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强调对名利的放下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质朴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陆游晚年时常游历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诗中描绘了他在凤山的游历,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陆游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向往。诗的开头提到“阿閤胜”,展现了他游览过的美景,而后转而写到“咮轩游”,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探索与追求。接着,“不尽山河大,无根日月浮”一句,表达了对自然宏伟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渺小与无常。陆游在诗中反思自我,认为自己的身体只是一个幻影,反映了他对物质名利的淡泊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最后一句“久觅卓庵处,是间应可留”,表现了他寻求心灵栖息地的渴望,暗示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形式上虽然简洁,但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穷阿閤胜:已经游览到阿閤的美丽景致。
  2. 更作咮轩游:继续前往咮轩,享受新的游历。
  3. 不尽山河大:山河的壮丽无穷无尽。
  4. 无根日月浮:日月在空中漂浮,没有根基。
  5. 吾身元是幻:我本身就是虚幻的存在。
  6. 何物彊名愁:何必对名利的忧愁执着。
  7. 久觅卓庵处:我长久以来寻找一个理想的栖息处。
  8. 是间应可留:这个地方应该可以让我驻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幻影,强调虚无。
  • 对仗:如“已穷”与“更作”,“不尽”与“无根”,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渴望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河: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浩瀚。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象征虚幻与生死的哲学思考。
  • 卓庵:象征理想的栖息地,体现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咮轩”是指什么地方?

    • A. 阿閤
    • B. 凤山
    • C. 卓庵
    • D. 山河
  2.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超然
    • C. 不屑
    • D. 忧愁
  3. “吾身元是幻”这句的含义是?

    • A. 身体虚幻
    • B. 身体真实
    • C. 生命短暂
    • D. 需要照顾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陆游)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陆游的《丁巳正月二日鸡初鸣梦至一山寺名凤山其尤胜处曰咮轩予为赋诗既觉不遗一字》与王之涣的《登高》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陆游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王之涣则更注重于对景的描写与豪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