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园小隐》

时间: 2025-02-04 15:49:21

林园依岸曲,小隐是谁家。

画阁虚临水,绿先深护花。

晴川流皓月,落景襯明霞。

幻境无多地,幽情未易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园依岸曲,小隐是谁家。
画阁虚临水,绿先深护花。
晴川流皓月,落景襯明霞。
幻境无多地,幽情未易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依水而建的隐居小园,诗人问:这小隐居是谁的家呢?画阁临水而建,绿意盎然,深深地保护着花朵。晴朗的河流映照着皎洁的月光,落日的余晖衬托着绚丽的晚霞。在这梦幻般的境界中,似乎没有多少地方可以去,但那种幽静的情感却是无穷的。

注释:

  • 小隐:隐居在小园中,指代一种隐逸生活。
  • 画阁:精美的阁楼,意象优雅。
  • 虚临水:形容阁楼似乎悬空,临近水面。
  • 绿先深护花:形容花朵周围的绿植茂盛,保护着花。
  • 晴川:晴朗的河流。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落景:落日的景象。
  • 明霞:绚烂的晚霞。
  • 幻境:如梦似幻的境界。
  • 幽情:内心的幽静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体现了士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钱园小隐》是卫宗武在游览某个隐居小园时所作,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园中景色,表达了对宁静与幽远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钱园小隐》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山水田园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呈现了隐居生活的恬静与美好。首句“林园依岸曲,小隐是谁家”,引发读者的思考,隐居者的身份成为一个悬念。诗人通过“画阁虚临水”这一意象,展示了小园的优雅与宁静,一座精致的阁楼仿佛漂浮在水面上,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接下来的“绿先深护花”,描绘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绿意盎然的植被保护着娇嫩的花朵,体现出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包容。诗人在这里用“晴川流皓月,落景襯明霞”,将水面、月光和晚霞结合,营造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与美丽,给人以极大的视觉享受。

最后两句“幻境无多地,幽情未易涯”则使整首诗升华,诗人感受到这片幻境虽小,但其带来的幽静情感却是无穷的,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园依岸曲:园林依附在水岸旁,曲折的形态暗示着空间的灵动。
  • 小隐是谁家:表现出对隐者身份的好奇,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 画阁虚临水:画阁的虚幻感与水面相连,增加了诗的雅致。
  • 绿先深护花:形容绿植的茂盛,生动地刻画了自然的生机。
  • 晴川流皓月:晴朗的河流与明月交相辉映,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落景襯明霞:落日的余晖映衬出晚霞的美丽,展现自然的辉煌。
  • 幻境无多地:强调了地方的有限性,增添了一丝惆怅。
  • 幽情未易涯:隐含着诗人对宁静之境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画阁虚临水”形容阁楼的轻巧与虚幻。
  • 对仗:如“晴川流皓月,落景襯明霞”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使得诗歌充满生机与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宁静、幽远情感的追求,展现了古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 林园:象征着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
  • 小隐:代表隐者的生活状态。
  • 画阁:象征着人文情怀与雅致。
  • 晴川与皓月: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幻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隐是谁家中的“小隐”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隐士或隐居者
    c) 一种建筑

  2. 诗中“画阁虚临水”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画阁很高
    b) 画阁与水的和谐
    c) 画阁破旧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自然的美
    b) 幽静情感的无穷
    c) 隐居的孤独

答案:

  1. b) 隐士或隐居者
  2. b) 画阁与水的和谐
  3. b) 幽静情感的无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卫宗武的《钱园小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宁静,而卫宗武则更注重细腻的景物描绘与幽静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