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辛未中秋与文尉达可饮)》

时间: 2025-01-27 03:34:40

月色十分圆。

风露娟娟。

木犀香里凭阑干。

河汉横斜天似水,玉鉴光寒。

草草具杯盘。

相对苍颜。

素娥莫惜少留连。

秋气平分蟾兔满,动是经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辛未中秋与文尉达可饮) 王炎 〔宋代〕

月色十分圆。风露娟娟。木犀香里凭阑干。河汉横斜天似水,玉鉴光寒。草草具杯盘。相对苍颜。素娥莫惜少留连。秋气平分蟾兔满,动是经年。

白话文翻译:

月色十分圆满。风露清新。在木犀花的香气中倚着栏杆。银河斜挂,天空如水,月光如玉般清冷。匆忙准备了一些酒菜。面对面坐着,脸色苍老。嫦娥不要吝惜少留连。秋气平分,月亮和兔子都圆满,这样的景象每年都会出现。

注释:

  • 月色十分圆:形容月亮非常圆,中秋节的典型景象。
  • 风露娟娟:形容风露清新,娟娟是形容词,意为美好。
  • 木犀香:指桂花的香气,木犀即桂花。
  • 河汉横斜:指银河斜挂,形容夜空的美景。
  • 玉鉴光寒:比喻月光清冷如玉。
  • 草草具杯盘:匆忙准备了一些酒菜。
  • 相对苍颜:面对面坐着,脸色苍老。
  • 素娥:指嫦娥,月宫中的仙女。
  • 秋气平分:指秋天的气息均匀分布。
  • 蟾兔满:指月亮和兔子都圆满,中秋节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1137-1216),字子安,号梅溪,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擅长写山水田园。这首诗是他在辛未年中秋节与友人文尉达可饮酒时所作,表达了对中秋月色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辛未年中秋节,诗人王炎与友人文尉达可共饮赏月,借此机会抒发对中秋月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月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圆、风露、木犀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中“河汉横斜天似水,玉鉴光寒”一句,以银河斜挂、月光清冷的形象,增强了夜空的神秘感和美感。诗人通过“草草具杯盘,相对苍颜”的描写,展现了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素娥莫惜少留连,秋气平分蟾兔满,动是经年”一句,既是对嫦娥的呼唤,也是对中秋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色十分圆”:直接点明中秋月圆的主题。
  • “风露娟娟”:形容风露清新,增添了中秋夜的宁静美。
  • “木犀香里凭阑干”:在桂花香中倚着栏杆,增强了中秋夜的感官体验。
  • “河汉横斜天似水,玉鉴光寒”:以银河斜挂、月光清冷的形象,描绘了夜空的壮丽。
  • “草草具杯盘”:匆忙准备酒菜,展现了与友人共饮的随意和亲切。
  • “相对苍颜”:面对面坐着,脸色苍老,表达了岁月的痕迹和友情的深厚。
  • “素娥莫惜少留连”:呼唤嫦娥不要吝惜少留连,珍惜中秋的美好时光。
  • “秋气平分蟾兔满,动是经年”:秋气均匀分布,月亮和兔子都圆满,这样的景象每年都会出现,暗示了岁月的流转。

修辞手法:

  • 比喻:“河汉横斜天似水,玉鉴光寒”中,将夜空比作水,月光比作玉,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素娥莫惜少留连”中,将嫦娥拟人化,呼唤她珍惜时光。
  • 对仗:“秋气平分蟾兔满”中,“秋气平分”与“蟾兔满”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中秋月色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中秋夜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同时也通过与友人共饮的情景,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月色:象征团圆和美好。
  • 风露:象征清新和宁静。
  • 木犀香:象征中秋的气息。
  • 河汉:象征夜空的壮丽。
  • 玉鉴:象征月光的清冷。
  • 素娥:象征嫦娥和中秋的美好时光。
  • 蟾兔:象征中秋的圆满和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河汉横斜天似水”中的“河汉”指的是什么? A. 银河 B. 河流 C. 星河 D. 天河
  2. 诗中“素娥莫惜少留连”中的“素娥”指的是谁? A. 嫦娥 B. 仙女 C. 月神 D. 女神
  3. 诗中“秋气平分蟾兔满”中的“蟾兔”象征什么? A. 中秋 B. 月亮 C. 团圆 D. 丰收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中秋月色为背景,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炎的《浪淘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以中秋月色为背景,但王炎的诗更注重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对友情的珍视,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王炎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